培智学校学生生活劳动能力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曹静娟
[导读] 生活劳动能力是适应社会与生存必备的基础技能
        摘要:生活劳动能力是适应社会与生存必备的基础技能,相比于正常学生而言,培智学校学生生活劳动技能的培养更具有挑战性,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培智学校学生的基本生活劳动能力低下,如何让特殊的学生立足社会,并不断提高其生活技能,是培智学校关注的焦点。在培智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中,要对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断研究教学中的影响因素,进而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劳动意识和能力,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完善缺陷,使学生能够以健康正确的心态步入社会与实际生活中。
关键词:培智学校;生活劳动能力;培养策略
        培智学生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低,适应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是培智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对于培智学生而言,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其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领域。针对培智学生,学校需要注重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并完善培智学校的劳动课程,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培智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做好针对性教育计划
        做好培智学校学生生活劳动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制定好相应的教学规划。由于培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学生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的缺陷,因此,针对培智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具体情况有完全的了解,然后以此为教学依据,因材施教,做出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从而完善教学方式,科学、系统地规划每个学生的培养内容和流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生活劳动能力[1]。
        例如,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智障学生生活劳动能力的训练,教师安排的教学课程与内容必须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特长,开展生活劳动能力培养教育训练,充分把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积极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系统化的教育,从而保障培养培智学生生活劳动能力的有效性。
二、多做训练,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完善
        想要培养培智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必须让学生充分形成一定的劳动意识和习惯,进而引导培智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

对于培智学生而言,教师必须遵循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必须利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对学生强化训练,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在转化为学生的能力[2]。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转变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努力克服自身的心理障,让学生做足够多的劳动技能训练,从而能够保障培养学生生活劳动能力教学目标的最终落实。
        例如,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将游戏与娱乐融入到劳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的困难与障碍,然后通过有趣事物或者教育形式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劳动意识,然后在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反复训练,从而能够使智障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知识,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活劳动能力。
三、构建家校合作生活劳动能力培养体系,努力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
        家庭是培智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培智学生而言,要想实现更好的生活劳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构建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进而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与进步。对于学校,要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指导家长要有充分的耐心,与学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不仅要努力创造培养培智学生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做好监督与陪伴,同时结合学生的成长变化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评价。家长要与学校紧密配合,让学校教育训练能够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延伸,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生活劳动技能在家中得到进一步的实践与运用。
        例如,培智学校要努力与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家长能够针对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生活劳动技能进行实践与练习,比如学生在学校学过的叠被子、打扫卫生等等,当学生回到家里,家长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劳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促进培智学生生活劳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学校与家长多进行沟通,增强双方的责任感,从而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培智学校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教育是漫长而又艰巨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与教学内容规划上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同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样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针对培智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培养工作,家校合作模式是一项富有实践意义的重要教学手段。基于培智学生的特点与情况,在具体培养学生生活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形式创新,不断深入探究教学方案,完善教育制度,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培智学生创造更好地教学空间,促进其早日实现受教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海香.培智学校学生生活劳动能力培养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19,(17):62-63.
[2]秦爱仙.智障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3):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