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范锡霞
[导读] 小学是思想品德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中高年级更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摘要:小学是思想品德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中高年级更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加强德育工作,能够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素质,提升道德修养。而良好品德并非一日之功,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德育工作,实现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小学中高级;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小学教学除了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重视思想品德水平。小学阶段学生的依赖性强,对事物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加强德育管理工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引导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一、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1.德育工作开展缺乏连贯性
虽然近些年我国对于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各科教师也在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理念和习惯难以根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家长依然以成绩为主导,对学生成绩要求较高,并且以成绩评判学校以及教师水平。并且,不少班主任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两头抓,任务较为艰巨。一开始制定的德育工作计划,很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展开。德育工作应当长期的渗透和培养,仅仅是几次德育学习活动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另外,很多德育工作内容需要家长配合,但是由于部分家长以成绩论英雄,对学生德育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家校缺乏配合,德育效果较差。总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缺乏连贯性,无法实现长期有效渗透培养,不利于小学生发展。
        2.德育工作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
小学阶段学生更加依赖形象思维,中高年级虽然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面对一些抽象内容同样无法理解。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但是不少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忽视这一点,选择一些模式单调,做法简单粗暴的“假大空”案例教育。小学生面对这些枯燥和干巴巴的理论,完全提不起兴趣,也无法作为生活中的品德学习标准。班主任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也没有联系实际生活,这就使得学生在德育工作中处于被动,丧失主体地位。即使德育工作中的理论再多,也无法真正让学生用心去感悟。
        3.德育工作忽视时代发展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极大地改变。小学生处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他们的一些想法和观念都会受到冲击。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对网络世界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是,他们自身的阅历和知识不足以帮助他们辨别信息的好坏,因而在思想和心灵上很容易受到腐朽内容的侵蚀。有些班主任开展的工作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与时代发展脱钩,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小学生中高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
        1.教师树立长期德育观
德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成效,甚至不局限于小学,还要延伸至初中、高中和大学。但是小学阶段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黄金阶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以满足小学生德育需求。因此,班主任应当结合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中都应当加强德育工作,在各环节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条件下提升道德素养。另外,学校要积极确立长期的德育目标,制定详实可靠的德育计划,并且定期对德育工作开展做监督和反馈。还可以将班级德育工作情况纳入学期考核计划,这样能够激发教师主动开展德育工作,真正将德育工作落实的细节处,实现常态化,保障德育工作的连贯性。
        2.积极推动家校德育开展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之中,与父母长辈在一起。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家庭德育的重视。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小学生的模仿力较强,父母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学校和教师们应当积极寻求家长们的支持和合作。比如说可以召开德育座谈会,将德育的重要性分析给家长。再或者开展家访活动,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这样一来,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有效沟通,将家长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伙伴,使他们认识到德育重要性,实现家校合作,共同配合,能够让德育工作更加立体化。
        3.贴合生活,德育工作多样化
小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从学生视角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深入的了解当代小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情况。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够在德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时,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挖掘德育素材,而不是用德育理论和单调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班主任还需要利用多样化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将一些抽象的教育主题,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知,丰富学生感官体验,强化学生的记忆。这样一来,德育工作有效性将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德育工作时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班级德育工作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班主任,要肩负起德育工作重任,在学习和生活中,深入了解学生群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德育工作常态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战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一步[J].中国德育,2012,7(08).
[2]张京京,张原瑞.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在小学高年级的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