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张成 刘利波
[导读] 摘要: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受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风险种类多,容易发生隧道安全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及大量经济损失。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4
        摘要: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受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风险种类多,容易发生隧道安全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及大量经济损失。因此,对公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施工风险进行快速识别、有效评估,针对性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保证。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对公路隧道施工中所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有效安全管控措施、风险预警技术策略展开简要分析,致力于规避施工风险,实现隧道安全施工。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预警技术
        一、公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前期策划不到位
        公路隧道施工作业涉及诸多专业领域,且受到地质环境、水文条件、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干扰,存在较高的施工安全隐患。在部分公路隧道工程中,往往存在施工前期策划不到位问题,缺乏对各项施工风险的有效识别与规避,从而在后续施工环节中,引发各类施工质量隐患及安全事故的出现。
        2.安全风险体系不完善
        目前来看,仍旧缺乏完善的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不同企业构建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管理范围、技术标准、安全风险评价方式、风险源判别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部分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难以发现全部的施工风险源,无法客观、全面显示风险因素,这也是传统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缺少应急预案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为有效规避各项风险源,企业普遍选择在风险源判定结果基础上,针对性制定各项施工应急预案。在出现各类施工安全事故后,落实相应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减小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但是,在实际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受到风险预警能力、管理水平等因素限制,难以全面制定各项应急预案,且部分应急预案的实际可操作性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1.预案控制
        预案控制是在已知工程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估所存在的施工风险与安全隐患,针对性制定风险控制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尽可量将所存在的风险事件、风险源消灭于萌芽阶段,从而保证公路隧道施工安全,减小各类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评估预案先行。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以隧道地质岩性、地下水情况、瓦斯风险等为重点,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控制预案,以及风险应急预案。随后,将所制定风险控制与应急预案进行技术交底,确保项目参建人员对所存在施工风险、相关预案内容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便于后续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
        (2)健全管理体制。唯有构建健全的施工安全风险体系,才能及时发现所存在的各项风险源,为后续施工安全管理、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企业应综合各项施工因素,在原有管理体系基础上,制定相对较为健全的安全风险体系,如构建全天候现场监督机制、信息反馈机制,责任考核机制等。随着施工安全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风险预警技术理论体系的优化发展,持续对施工安全风险体系进行完善补充。
        2.过程控制
        在大多数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会产生全新的风险因素。或是受到管理制度缺陷因素影响,没有有效控制部分风险源,进而出现各类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开展过程控制管理工作,实时监控施工动态,及时发现、预警与解决所存在的风险源,将所造成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内。
        (1)动态监控。实时观测施工动态,并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发现潜在施工风险。在所配置施工安全管理资源、施工条件基础上,针对性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规避,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出现。

在难以规避施工风险时,及时开展风险预警、人员及设备疏散工作,减小所造成的损失。
        (2)风险跟踪。尽管在施工准备阶段采取各项风险规避与控制措施,但随着外部施工环境与条件的动态变化,难以做到对各项风险源的彻底规避,并时常产生新的风险。因此,需重点开展风险跟踪工作,在风险识别报告基础上,对各项风险因素、风险源开展跟踪观察作业,根据风险发展趋势、实时采取有效控制与规避措施。同时,及时上报新产生或未提前辨识到的施工风险。
        3.善后处理
        多数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较为复杂,如若没有及时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将会频繁出现各类施工安全事故,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因此,需定期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各项风险源的控制情况进行了解,深入分析所出现各类施工安全事故的问题成因,不断完善现行施工安全风险体系中所存在的漏洞。
        三、风险预警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运用策略
        1.构建风险预警模型
        风险预警模型是一项全新的风险预警技术,可在已知工程信息基础上,构建起动态化、具象化的风险预警模型,模型结构由数据访问层、数据库层以及信息采集层所构成。不同层级所承担的职责功能有所不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内在联系。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信息采集层对实时工程信息进行采集,将信息数据上传至数据库层。数据库层随后对所接收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信息特征对风险预警模型进行调整。随后,管理人员/用户通过数据访问层,查阅、下载与共享相关信息数据,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直观展示工程实时施工情况,以及所存在的各项施工风险,替代人工开展数据采集、分类、处理等基础性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及效率。
        2.构建多元化信息预警及安全管理保障系统
        (1)系统主要功能。该系统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主要负责实时监控掌子面施工情况与结构稳定性;监测与核对炮眼位置;测量周边位移量以及拱顶实时下沉量;定期扫描断面结构与隧道衬砌厚度;为项目参建人员提供后台通讯服务;在传感器装置监测到异常数据时、自动发送预警信号;对施工场地照明等设备进行连锁控制,在开展人员及设备疏散工作时,连锁控制警灯、鸣笛等装置进行预警;为建设方、施工方、监理单位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多元信息预警。为及时有效识别各类施工风险源,系统将持续对各项施工因素、动态施工情况进行监测。而具体的监测项目为:施工类,如钻孔位移量、多点杆位移量、钢筋应力、支柱压力等等;安全类,施工场地中各类有毒气体、污染物的实时浓度,如瓦斯浓度、火灾烟雾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环境类,如场地气候温度与空气湿度、室内外光亮系数;通讯类,工程参建人员的通讯频道稳定性、是否存在杂音、通讯中断问题。
        (3)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由于公路隧道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在出现施工安全事故时,有一定可能造成隧道坍塌等连锁反应,将未及时撤离的人员与设备掩埋在施工现场。在出现这类问题时,可凭借人员与设备定位系统,掌握工作面及公路隧道施工场地中所分布人员、机械设备的具体位置,向救援人员提供现场分布情况,便于事故救援工作的开展。同时,在识别到各类重大施工安全隐患时,管理人员将在已知施工现场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向滞留在现场的人员发送预警信息、疏散指令,针对性开展人员及设备疏散撤离工作。
        结语:综上所述,在我国公路工程当前发展背景下,既要持续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满足我国交通体系的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灵活运用风险预警技术,增强施工安全管控力度,做到对各项施工风险的有效规避,贯彻落实安全建设生产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永占.程家沟隧道施工阶段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4,42(23):122-124.
        [2]李冰.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点分析[J].民营科技,2015,0(7):107-107.
        [3]陈勇.刍议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城市建筑,2015,0(15):156-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