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有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精细化监控管理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王兴兰
[导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南宁市煜兴土地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011年二调变更结果统计,我国目前的耕地总资源仅为18.24亿亩,紧逼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资源量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关系到我国的国家战略,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国家提出建设永久基本农田战略。
        关键词:“3S”技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监控
        引言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立二十年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众保护耕地的意识,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基础数据不准确、政府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了基本农田划定普遍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地区还存在基本农田零碎分散、占优补劣等突出问题。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农用地分等调查、全国耕地地力调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工作的完成,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明确基本农田地块边界、地类、面积和质量等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有了比较准确的数据基础。
        1、土地利用现状
        1.1、农用地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44876.4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7.32%;园地面积2473.4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3.71%;林地面积8091.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12.14%;其他农用地面积11222.04公顷,占农用地面积16.83%。
        1.2、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082.16公顷,占全县建设用地86.98%,是建设用地的主要部分;交通运输用地508.84公顷,占建设用地43.9%;其他建设用地1000.95公顷,占建设用地8.63%。
        1.3、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中草地、河流水面及裸地面积分别为247.16公顷、880.39公顷和26.82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面积21.41%、76.27%和2.32%[1]。
        2、确定基本农田范围/图斑
        永久基本农田,是指为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不得占用的具有较高或潜在生产能力的耕地,是13亿人口的“饭碗田”,也是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1)二调成果为一般农田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为基本农田的应做“调入”处理;(2)保护面积不达标的情况下需要汇总分析确定补划(调入)地块。根据叠加分析结果,编入基本农田保护布局初步方案中,通过数据库导出全区及分乡镇汇总面积,将该套数据与全区及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基本农田补划(调入)地块:(1)二调成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均为一般农田的可为备选调入;(2)二调成果为基本农田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为一般农田(城镇村与重点项目规划区域外)的可继续保留为基本农田进行保护;(3)自2010年变更调查后已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应优先调入。如果前面几种情形的一般农田调入后如仍不能达到保护指标,在城镇规划确定的规划界线外,根据相关用地标准计算多余的预留区而规划图上为一般农田的部分也可为备选调入。隆昌县个别乡镇依据第一种情形“调入”部分一般农用地后,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均达到要求。最终所确定了隆昌县基本农田范围/图斑[2]。
        3、基本农田精细化监控管理
        3.1、久基本农田质量调查
        永久基本农田质量信息依据农用地分等、耕地地力评价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后采集。

由于赫山区农用地分等图件比例尺较小,图斑综合程度较大;经实地核实,等别参考意义较小,因此质量调查主要以耕地地力评价资料为基础。耕地地力是指在特定气候区域以及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基本农田图斑与多个耕地地力图斑对应时,当耕地地力图斑面积相差较大时,采用面积占优的原则,提取面积最大图斑的属性信息;当耕地地力图斑面积相差较小时,根据重要性原则,综合考虑图斑地类编码、土壤类型等因素提取属性信息;基本农田图斑无耕地地力图斑对应时,按地类一致、位置临近、地形地貌相似的原则,提取属性信息,并开展实地核实[3]。
        3.2、精细化监控管理
        (1)基本农田保护最小单位精确到图斑,保护责任落实到户,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2)落实保护责任,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与基本农田承包经营户应当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3)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私自改变用途或占用;(4)市、县应依托四川省基本农田数据监管系统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进行监管,对于需要审批或申报的建设用地确保其在划定的基本农田范围外;(5)对农民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宣传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基本农田,检举和控告那些有侵占、破坏基本农田的单位或个人;(6)对建设、管理和保护基本农田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人民政府应给予奖励和表彰;(7)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年检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4]。
        3.3、落实保护责任
        为了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达到今本农田精细化监管的目的,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保护责任书,各乡镇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书中具体明确保护区内基本农田保护的保护面积、保护区域及保护率。与基本农田图斑中各承包经营户的户主签订保护责任卡,保护责任卡以户为单位发放。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应当贯彻执行土地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本行政辖区内规划所确定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2)任何单位跟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基本农田或改变基本农田用途。一些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需占用基本农田或改变基本农田农用地用途的,必须由国务院同意并批准;(3)由于第二点占用基本农田导致本行政区基本农田总面积减少,当地政府应当及时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变更,减少的基本农田数量必须通过补划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标;(4)基本农田是不允许用来建房、采矿等其他非农业用途,养鱼或发展林业、果业也是不允许的;(5)禁止基本农田承包经营户将基本农田荒闲;(6)为了保持基本农田土壤的质量,禁止对基本农田滥用农业和化肥;(7)建立的基本农田保护界桩、标志牌等保护标志,严禁损毁[5]。
        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调查评价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质量信息纳入基本农田数据库管理,为实现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环境保护[6]提供了技术手段。但是,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而言,还须完善相关法规,明确法律地位;按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县、乡、村、组、农户等各级基本农田保护职责;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对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实行经济补偿,调动农民保护基本农田的积极性、自觉性,才能取得实质性的保护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京,黎春香,邢艳帅.3S技术在土地资源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与理财,2019(09):18-20.
        [2]赵彦栋,梁卫卫.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技术流程探讨[J].矿山测量,2019,47(04):76-80.
        [3]齐俊,梁勇,崔传宝,蔡永宁,王长鹏,吴凯.基于GIS技术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9,35(08):75-80.
        [4]郭成志.“3S”技术支持的基本农田评价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8.
        [5]胡娟,杨敏华.基于3S技术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查评价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14,11(10):26-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