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汤海琳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汤海琳
[导读] 摘要:房屋建筑的稳定和安全性能,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不仅决定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更影响着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身份证号码:1301021986072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房屋建筑的稳定和安全性能,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不仅决定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更影响着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的使用管理。钢筋混凝土本身具有多种优势,但应用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关键事项。施工单位要做好技术管理,来提高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效果,以发挥出这一材料的优势和价值,从而促进房屋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前言
        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承重构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其中钢筋和混凝土分别负责承受拉力和压力,二者共同承受外力,保障房屋结构的稳定。与房屋建筑中的其他施工技术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比较成熟、布局设计较为灵活、维护结构墙体较轻、抗震性能良好,因而得以被广泛应用。
        1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
        1.1工序复杂,周期较长
        从该结构施工的全过程来看,可以发现,施工期间涉及的工序繁多,较为复杂,从施工初期的材料准备到施工后期的养护,周期较长。
        1.2容易损坏,影响质量
        在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房屋建筑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该结构对操作的规范性和材料选择的合格性有着严苛的限制和规定,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和材料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很容易就会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影响质量。
        1.3易变形强
        在进行浇筑工序时,钢筋混凝土会因为结构变化、承载和荷载量的变化以及施工工序的变化而随之发生改变。
        1.4碳化性强
        一旦施工环节出现疏忽,空气进入到混凝土内部,含有的二氧化碳就会和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出现碳化现象,收缩后形成裂缝,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2.1施工原材料优势
        在开展房屋建筑工作时,通过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两种材料科学混合,制作成复合材料,来强化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其他的施工材料相比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施工原材料优势。混凝土材料抗拉性弱,抗压性强,而钢筋材料与之恰恰相反,钢筋抗拉性优良,抗压性较差,以二者作为基础材料的复合材料,实现了对两种基础材料优势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出卓越的抗压和抗拉性能,完全符合房屋建筑施工的实际结构需求。
        2.2整体结构优势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并使所建造的房屋具备一定的抗震和防爆性能,深受施工单位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2.3施工原材料获取优势
        与其他的施工材料相比较,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应用十分广泛,极易获取和购买,几乎不会存在材料匮乏和短缺的问题,具有绝对的原材料获取优势。
        3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优选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材料
        要保证理想的材料施工效果,首先要确定原材料本身的质量过关。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钢筋混凝土。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选择了价格低廉但质量较差的材料,导致劣质的钢筋混凝土进入场地。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

材料管理包含多个环节,首先是材料的采购。采购人员在确定材料规格和数量的情况下,尽量货比三家,选择价格和质量都合格的商家。在钢筋混凝土投入使用前,还要落实材料质检工作,进一步保障材料符合要求。此外,由于施工现场存放着大量设备和材料,人员流动性也较大,施工现场往往比较混乱,因此要堆放好钢筋混凝土,避免误伤来往人员。最后,钢筋混凝土对存放环境也有一定要求,避免材料遭受腐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后浇带施工
        由于混凝土性质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外力作用、温度变化等。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混凝土的自缩。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热胀冷缩的特点,如果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就会导致自缩现象的发生。混凝土自缩会引发严重的裂缝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局部断裂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施工的安全进行,也对混凝土材料造成了浪费。后浇带施工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是降低混凝土自缩的有效手段。此外,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后浇带处理,还有助于防止沉降问题的出现。
        3.3钢筋绑扎施工
        钢筋绑扎施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环节,此施工环节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关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根据房屋建筑结构的要求,科学进行钢材的选择。当钢材选择结束以后,要立即对钢材加以取样与检验,以保证其质量可以达到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在工程施工现场,有关的工程人员需要严格控制钢筋绑扎成品的质量。根据工程要求,对钢筋混凝土材料加以科学加工,实现工程尺寸等的控制。
        3.4模板搭建和组合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只有在保障模板搭建与组合质量合格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因此,模板搭建的位置、尺寸等因素是影响后期混凝土浇筑具体位置等的重要因素,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搭建与组合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设计图纸的实际要求,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模板搭建的具体位置、尺寸与方式等。模板的构造过程中,有关的工程施工人员需要科学进行强度等的计算,保证模板可以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模板内外部要尽量保持光滑性,避免存在碎屑、油污等杂物,为后期的拆除等提供便利。
        3.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关的施工人员需要重点控制浇筑的高度与速度,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了汲水现象,要立即停止浇筑过程,当汲水问题处理结束后恢复浇筑,避免结构质量问题,保证混凝土浇筑表面的平整度等。在建筑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的结构件,比如梁、板与柱等,需要严格按照特定的浇筑顺序来开展浇筑作业。比如,在柱子的浇筑过程中,需要在模板搭建、组合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保证浇筑的顺利进行。整个浇筑环节要遵循两边到中间的原则,这种浇筑顺序主要是为了浇筑过程中柱子的弯曲与变形现象。
        3.6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施工人员是技术应用主体,施工人员对各种操作的熟练度,对关键事项的掌握情况,都切实地影响着技术实施效果。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提高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质量,还需要从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入手。目前我国高校中广泛地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为房屋建筑工程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目前大部分高校都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部分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因为缺乏施工经验,导致无法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有对施工人员熟练度有一定的要求,这显然不利于钢筋混凝土的良好应用。因此,高校要多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进入工地,积累经验。此外,企业还要有计划地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聘请钢筋混凝土施工领域的专家,向施工人员讲解技术实施关键,以实现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并设置奖惩制度,对积极学习的员工进行奖励,对态度不端正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从而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纵观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领域的施工现状,可以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既能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又能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因此,建筑企业要结合施工实际,科学制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企业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昆.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智能城市,2019(15).
        [2]吕德广.房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运用[J].地产,20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