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乡镇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及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钱伟东
[导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所有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所有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逐渐兴起,而传统的农业技术明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现代化农业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的生产力,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推广现代化农业,但是在实际推广中又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给予了一些科学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乡镇农业;生产;推广;应用
        1 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现状
        1.1 推广使用小型化机械不断增多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更多的小型农业机械被不断制造出来并推广到实际农业生产之中,因其作用广泛,价格亲民,受到广大农民们的青睐,小型农业机械占据了乡镇农业机械中较大的比重,比如谷物烘干机等,这一类的新型农业机械的运用,对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很大的作用。
        1.2 推广使用的高新农业机械不断增多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农业机械产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乡镇领导者不断引入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比如无人机防病防虫等设施农业,特色化农业机械也随之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也使得农业机械化这些新型农业技术设备变得比较普及,范围也进一步增大,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出现了现代次年型农业的雏形。
        1.3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不断创新
        无论是哪一项技术,都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来获得换发的活力,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要想被广泛的应用,必须有浑厚的资金在背后进行支持。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这方面的资金都是存在缺口的,甚至可以说成严重匮乏。在普及过程中后备资金不足就意味着进行普及的相关人员工资不高并且得不到保障,这势必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热情,对普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整体工作带来负面影响[1]。如果想展开相关人员的培训,也需要大量的后备资金进行支持,资金的缺乏则会导致相关工作部门执行力的减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普及农用机械化工作的进展,农民也会对这门新兴技术感到陌生。乡镇农用机械化队伍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效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我国现状来看,大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力度不够,相关推广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整体素质不高,不能积极主动地更新新型技术知识,普及设备比较陈旧。有的地方则是进行相关普及知识工作的工作人员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工作质量过低,工作范围不达标,从而造成了农用机械化这一新兴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效率过低的局面。
        2 农业机械化应用于现代化农业的策略
        2.1 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的立项和推广工作
        机械化思想在农业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先做好相关工作的宣传,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的认识,为后续机械化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推广和立项工作中要先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结合农民的实际能力以及土地的性质,考虑到不同地区存在气候、湿度、温度、经纬度、地势等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2],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实际情况,结合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展开宣传,秉承实用性原则做好相关知识推广,让农民在了解熟知机械技术的基础上,尝试应用机械化设备,在取得成果之后相互宣传,增强推广力度。
        2.2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在农业领域宣传机械化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可以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增强农民对机械化思想和不同设备的认知和认可程度,让农民认识到在农业领域应用机械化技术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培训农民掌握不同机器设备的操作方式,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方式和方法,培训出职业农民。可以采用书籍发放、集体培训、一对一培训、实践培训等不同培训方式,让培训教师为农民讲解理论知识,随后完成设备的实践展示。可以在田间为农民进行示范,让农民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尝试操作不同的设备,增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了解,保证机械化思想在农业领域中的推行。


        2.3 提升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
        政府要细化对农业机械化领域的扶持力度。在机械化思想的推广过程中,政府要准备相关资金,解决机械化思想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机械化设备的购买,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助或颁布相应政策给予农民相应优惠。针对不同农村地区的情况,可以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和优惠套餐,让农民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劳动力生产需要采用不同的优惠政策购买机械化设备。此外,还应为农民提供上门维修、上门教学等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在购买机械化设备时的担忧[3]。政府出面扶持机械化设备的推广和推行,会增强农民对机械化设备的认可程度。
        2.4 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监管和研究力度
        为进一步增强机械化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在实际的推广及应用过程中,政府要组织相关的管理部门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学习、考核等不同方法,提高人员的专业化能力,让专业人员对机械设备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监管,通过数据收集和对比分析,了解机械化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帮助科研人员进一步更新设备,调整机械化设备的状态。要鼓励科研人员研究农业机械化设备,为科研人员提供实践素材,提高机械化研发效果转化率,为农民提供更科学、易操作、价位低的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展示出机械化设备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意义。
        2.5 高科技设备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许多高科技的农用机械设备被开发出来了,各式各样的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些高科技的运用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时的监控,精准定位农用机械的所在位置,进一步的实现了农用机械的现代化、智能化。例如农业无人机已经成功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无人机上配置高清数码相机、高清摄像头、多光谱仪、高光谱仪、热像仪、各种传感器等专业成像设备,获取低空高分辨率遥感数据[4],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应用于农作物生长及健康状况评估、农作物产量预测、自然灾害评估等方面。
        2.6 建立集中化的农机服务市场
        及时加强农机的技术研究,更加智能化,使其操作更简单,大力推广一机多用,将农机的和新发动力可以更好的运用起来,设计模块化可拼装拆卸的作业终端,真正实现一机多用,方便农机可以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农艺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对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艺两者的结合研究,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革新速度,让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紧跟农艺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要建立起相应的技术追踪和指导体系,对农机要进行及时的跟踪服务,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农机的发展模式。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乡镇农用机械化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是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所以必须加大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也就要求注重运用和普及农用机械化这一新兴技术,立足于当地实际、积极普及开发和农产业化发展相关的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史娟.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18):104.
        [2]胡洋洋.做好农机新技术推广,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8(08):184.
        [3]伍雄.北流市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浅析[J].南方农业,2017,11(32):87-88.
        [4]徐正军.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农机,2016,43(0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