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煤矿企业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的不足,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管理水平,提出了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理念,并阐述其构成,分析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生产辅助系统和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对风险的危害性、影响性进行具体阐述,并针对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优化煤矿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关键词:瓦斯风险;通道通风;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引言
煤炭生产处于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的状态下,环境较为恶劣,大多数施工场地都是处于地下环境掘进,作业难度系数与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场地。在生产中容易受到火、水、煤尘、瓦斯、顶板、机电运输等多项事故威胁。有诸多事故无法得到根本控制,因此亟需选取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技术与应急救援设备,降低事故损失,扩大煤矿生产效益。
1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应急管理其实相当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由于生产作业的特殊性,要求应急管理具有前瞻性,能够有效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在充分了解煤炭企业应急管理特征和内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管控措施,避免危险的发生。另外,煤炭企业的应急管理应加大动态化管控力度,针对各生产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和管控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减少损失及伤亡。为此,在制定煤炭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中,应对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考量,采取合理措施实行生产作业的调整与优化,强化管理效果。
2煤矿应急管理体系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2.1通风应急系统及设备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煤矿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煤矿决策者与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观念却相对滞后,对煤矿生产及安全运行缺乏相应的重视,部分煤矿企业只是单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通常重点关注煤矿产量、生产效率等,对煤矿通风设备及系统缺乏考量,导致大部分通风应急系统形如虚设。例如:长期缺乏维护保养,导致大量通风设备及系统出现严重老化,通风能力大大降低,一旦出现瓦斯集聚,无法进行高效排放,增加了生产事故的风险。通风应急设备与系统配置的不科学、不合理会造成通风性能极大降低。各巷道之间设置的风门、风桥及相关永久性风量调节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部分煤矿企业随着开采工作的进行,缺乏对这些设备、装置进行重新规划及合理配置,导致通风效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加大了突发风险的可能性。
2.2煤矿应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明确煤矿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各部门职责,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制度执行到位对加强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下,煤矿企业虽然建立了应急管理制度,但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制度贯彻落实不严格、制度执行不彻底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消极和不利的影响。当前煤矿企业应急管理人员偏少,专业应急管理人员数量缺口较大,大部分为兼职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应急管理理论知识匮乏,致使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落实监管工作不到位,应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岗位,应急管理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要想彻底改变应急管理工作分工不明、职能不清的现象,就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3应急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应急资源是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无论是从国家整体层面还是具体的煤矿来看,相应应急资源的配置是不够科学的。煤矿安全应急资源的力量相对分散,在区域分布方面不够合理。
同时对于许多煤矿而言,其应急资源相对缺乏,许多煤矿企业都将资源集中在煤矿生产上,在安全应急救援方面的资源相对较少,所以导致许多煤矿不仅不能有效地对煤矿安全事故进行预防,而且在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时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同时许多煤矿为了压缩生产成本或存在侥幸心理,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的储备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安全应急救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发生煤矿安全事故,将无法正常开展应急救援活动,因此应急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是当前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3我国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对策
3.1对通风应急系统进行优化
通风应急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巷道安全防范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对瓦斯风险的重要预防措施。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现状及井下作业实际情况,定期对通风应急系统进行保养维护,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保证通风设备的良好通风能力。同时,应该根据井下实际开采情况及环境变化,对通风应急系统进行合理配置,不能只是单纯的“形式化与过场化”。例如:在矿井出口、巷道中段、巷道深部都应该进行通风应急系统配置,避免通风漏点与死角。
3.2煤矿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软硬件投资力度较低、信息化认知水平不高、信息技术滞后等,这为煤矿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阻碍。基于此,专家学者们对应急管理信息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如参照煤矿开采现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应用,实现了应急救援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传统救援信息系统实行了改革和优化,提升了信息数据的采集及传输效率,加强系统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3.3制定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现阶段为了避免各类煤矿事故诱发严重安全事故,保障矿井生产活动安全稳定进行,要选取针对性救援管理方案,拟定完善的应急救援管理制度,从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大多数煤矿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要建立相应的救援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中要设定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员等,各小组要执行应急救援预案。各个领导小组要起到带头领导作用,事故发生之后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分析事故发生重要原因,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对煤矿生产人员定期展开安全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之后如何自救。煤矿矿井事故发生以后,要及时组建先锋队员进行处理。救援人员要具备丰富救援经验,提高心理素质,对矿难现场合理应对,做好应急救援事故。煤矿矿井生产与开发企业要做好矿难设备准备工作,能随时应对各类突发矿井事故。要及时补充充足救援物资设备,定期对应急救援设备功能进行全面检查,检测设备完善程度,发生事故之后及时进行救援等。
结语
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矿山整体开采工作的安全保障尤为重要。基于风险危害及影响的恶劣,建立井下良好的通风环境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通风布局,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意识及安全保障,可以将危害所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为井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席煜宸.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20(1):159-164.
[2]王斌.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科技风,2018,25(23):237.
[3]李绍春,王霞.精细化管理在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2018,39(4):12-13.
[4]马翠元.浅谈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山东工业技术,2017,55(1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