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的探讨 张宏伟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6期   作者:张宏伟
[导读] 摘要:风险控制,就是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以此来相应地消除并控制一些不利情况,从而强化管理质量,是一个系统性、动态化的过程,对于电力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迁安市供电分公司迁安镇供电所  河北唐山  064400)
        摘要:风险控制,就是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以此来相应地消除并控制一些不利情况,从而强化管理质量,是一个系统性、动态化的过程,对于电力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级管控
        1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
        客观而言,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已经构建了较为系统的体系和流程,能够很好地支撑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但是随着社会对电力能源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电力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事故,而当前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而言,一方面,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仍然有待提升。在实践工作中,电力企业在处理安全、稳定以及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做的并不是非常到位,往往存在着重绩效轻安全管理的情况,一些员工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操作存在失误等情况,一些安全事故始终无法得到足够的保证,且在检修过程中,现场安全组织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一些违规的操作等都不同程度地带来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一些基层性的管理制度并不是非常优化,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大型的电力生产管理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但是对于项目的日常管理缺乏系统完善的管控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事故隐患较大,还可能引发大的隐患。且在管理过程中,缺乏良性的监督管理模式,一些监督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具体落实,跟踪检查的效果不佳,指导帮助环节建设也不到位,特别是在一些事故发生后,对于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不够严谨,处罚过于宽松,致使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无法取得突破,留下了安全隐患。此外,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一些安全设备存在不足,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供电企业缺乏一些器具,一些设备的质量则不够达标,且在日常管理中,有时候维护工作并不是非常深入,使得一些检测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进而产生了安全隐患。
        2安全风险管控
        2.1静态安全风险管控
        针对各区域静态安全风险种类及等级,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设置区域安全风险告知栏、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采取安全距离和禁入、禁火等管理措施,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提示进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了解安全注意事项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机制。
        2.2动态安全风险管控
        动态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后发布《动态安全风险清单》,执行工作任务时,按照清单上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在工作票、操作票上标识安全风险等级。执行过程中与到位管理制度相衔接,建立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的分级管控责任体系,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如:在检修作业或运行操作前,重大风险作业厂级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较大风险作业厂级分管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一般风险作业车间级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低风险作业则由班组进行管控。开工前,应按照“先到位,后开工”的原则,相关人员必须按规定到位,检查安全措施、人员及环境安全状况,确认工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合格后方可“签字确认”允许开工,达到分级控制安全风险的目的。
        2.3应急安全风险管控
        跟据应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结果,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中规定人员到位要求,增加防止事故扩大、应急处置不当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采取的措施,定期培训演练。


        3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3.1电力行业管理人提高重视,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首先,电力行业的企业领导人需充分提高自身认识,在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密切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将总体原则形成,并合理引进风险控制的内容;其次,明确指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工作人员人数科学制定出来,保证在开展风险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全面覆盖电力生产的整个环节,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最后,电力行业需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将智能监管顺利实现,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最大化节省人力资源,这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不谋而合。
        3.2结合实际情况促进风险控制形成完备的体系
        第一,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说,需认真分析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确保所有人员均参与进来,进而使人的失误得到有效避免;其次,对现阶段生产管理的水平予以明确,把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找出,再相应地提高,这一环节需要和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第三,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工作,不论是领导人员,还是相关负责人,均应每隔一段时间就总结分析此前的风险控制效果,总结存在的问题,汲取经验教训,且还需对其他工作人员的意见予以耐心听取。
        3.3强化安全教育
        立足客观需要,强化培训、监督和考核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并有效约束员工的不规范行为。构建浓厚的安全氛围,并针对性健全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让职工对安全生产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能够全方位把控各种规章制度,在实践工作中注重控制违章动机,通过组织员工观看违章事故案例或者视频等资料,让员工真正认识到危害和损失的残酷,从而让自己遵守规章制度,提升防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按规定佩戴安全设备,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防患于未然。
        3.4强化行政监督管理
        基于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针对性地强化行政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建设,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监督规范的基础上,针对性优化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强化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认知和构建,成为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在实践中展开综合评估工作,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并相应地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以强化管理质量,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质量。
        3.5提高人员的操作水平
        工作人员素质对企业生产具有直接影响,所以一定要将操作人员的素质提高。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招聘要求,严格筛选招聘工作人员,这样做既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培训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要方式。第一,每个人均应具备基础意识、即安全意识,要在培训过程中向所有人渗透安全意识;第二,应经常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和知识交流会,让员工与具备专业知识且经验丰富的教授、老员工探索知识、交流经验,让员工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提高;第三,企业应投入更多的培训资金,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前社会下,电力企业要想稳定、持续且安全的生产电力,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就需要将风险控制贯彻落实。风险控制管理部门需要将具体的工作细化至各个工作人员身上,同时以具体的生产内容为对象,合理实施针对性风险控制方法,推动电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电力生产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施伟民.浅议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5(03):190-191.
        [2]黄杰益.浅谈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8):99-100.
        [3]罗涛.电力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03):124-125+128.
        [4]付小华.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开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1):180-181.
        [5]李学军.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0):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