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专项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6期   作者:周旭
[导读] 摘要:在我们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作为一项绿色环保工程,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  云南昆明  650217)
        摘要:在我们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作为一项绿色环保工程,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为落实水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运的“三同时”制度,统一水保设施技术标准,实现“环境友好”的建设目标,使工程建成后取得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控制及治理工作极为重视,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专项设计
        引言
        我们国家一系列环保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水土资源不仅是农业发展的最根本物质,更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更是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有效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实现人与生态和谐相处。
        1线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
        电力线路工程建设中,其施工建设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在植被丰富的平原地区线路工程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一般非常轻微,在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区,则需要采取严格的水保措施,否则有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线路工程新建对当地的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建设期的施工活动。如某工程在施工期塔基、牵张场、施工临时占地等场地的开挖平整和基础清理,场地开挖清理产生的弃土弃渣的堆存,施工道路建设等活动对地表的开挖、扰动和再塑,对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的扰动和破坏会产生水土流失量;对塔基基础及基面进行开挖会产生弃渣流失量;基础开挖产生裸露边坡而发生水土流失。而运行期由于杆塔的组立、护坡、挡土墙、弃渣集中处置等措施的完善,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水土流失,仅仅是自然恢复期自然因素造成的少量水土流失量。故水土流失现象主要产生在施工阶段,应合理设置排水沟。目前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基础部分土石方工程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这些都需要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并对设计充分优化,以减小土石方量,防止水土流失,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
        2水土保持专项设计作用
        特高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专项设计主要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为基础,通过现场勘查,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进行细化和深化。在水土保持专项设计中,将对施工临时占地范围的限定、表层土的保护、塔基基面排水、边坡防护等提出具体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和减少施工扰动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水土保持专项设计还将就余土处理提出合理方案,从而避免余土乱堆乱弃造成不必要的地表扰动和水土流失。
        3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专项设计
        3.1塔基设计
        在塔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对于塔位施工基面设计而言,应根据塔位位置灵活选择施工基面,以降低基面的开挖量和埋压量,减少对边坡的破坏和原地貌的扰动。对于塔基的选型而言,特高压输电线路属于线型生产建设项目,其特点是输送跨距长、范围广、沿线地质地貌条件具有复杂性。塔基选型也随着科技发展日益完善,从上世纪80年代的直柱平板基础的等高腿到现在不等高基础和全方位长短腿的广泛使用,这有效地避免了建设过程中施工平台的修建,做到少开或不开基面,降低了原地的植被破坏和减少了水土流失。


        3.2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1)表土剥离。施工前,根据塔基区表土平均可剥离厚度以及后期植被恢复的需要,拟对项目占地范围内富含腐殖质的表土,按需进行剥离。表土和基础回填土集中堆放,并采取密目网苫盖措施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做好表层土的剥离和保护,坚持先挡后堆的原则,预防水土流失。剥离的表层土及土方分别堆放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内,顶部采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四周用硬物压覆。3)塔基开挖弃土(渣)堆放。塔基开挖回填后,尚余—定量的余方和部分剥离的表土,考虑到塔基弃渣具有点多、分散的特点,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先将余土就近堆放在塔基区,采取人工夯实方式对塔基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在塔基周边分层碾压,然后将剥离的表层土覆盖于表层进行土地整治后满足恢复植被和耕作要求,因此,最终塔基占地区回填后一般仅高出原地面不足10 cm。4)边坡植被水分利用与转化的研究。水是影响环境变异的重要因子,也是植被恢复的主要制约因素。岩石边坡基质—植被—大气系统的水分转化是必须面对的基础科学问题,对其深入研究可为岩石边坡的植被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岩石边坡植被护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生态材料、生态种植基质及护坡施工方法等方面,还未见有关水分生态过程系统研究。
        3.3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
        根据水土保持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特高压输变电建设工程作为易引发水土流失的大型建设类工程,必须自行或委托相关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的实时监视和测定,它强调的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前、中、后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为防治效果科学评价和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提供重要依据。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由点状工程和线状工程组成,具有空间跨度大、扰动零星等特点,这些特点加大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难度与工作量,如何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监测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尤为重要。(1)监测内容、范围与分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监测内容与范围与常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相同,但考虑到该类工程的特点,编制监测实施方案时应根据不同地貌类型、侵蚀类型划分监测分区,同时结合施工扰动类型,进一步细化监测分区。(2)监测方法。根据不同侵蚀类型,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考虑到此类工程的特点,在保证地面观测点数量的前提下,可使用遥感调查、无人机低空航测等方法,以提升监测工作整体效率。(3)监测重点与监测频次。结合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特点,应将扰动相对集中的站场区及扰动周期短、涉及范围大、有临时动土和堆土的塔基区作为此类项目监测的重点区域。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应结合塔基施工周期,增加该区域监测频次,以避免监测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动态扰动的情况。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有别于传统点状、线状工程,应充分结合工程实际编制监测方案,合理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4)重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在施工过程中对相似的重点部位合理设置定位监测点,观测各类水土流失因子,同时还应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定期开展全面巡查监测,发现存在有人为水土流失隐患或危害的,第一时间向业主或施工单位反馈,及时采取弥补措施或调整优化施工工艺,消除水土流失隐患,降低或避免人为水土流失危害发生。
        结语
        结合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针对输变电工程的特点进行分区措施布设,并制定相关的监测计划,减少了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保护了工程区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参考文献:
        [1]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水保措施专项设计(包8)[R].成都: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8.
        [2]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水保措施专项设计(包4)[R].成都: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