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杜云龙 王海博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5期   作者: 杜云龙 王海博
[导读] 在对水文地质勘察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摘要:在对水文地质勘察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进而对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应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岩土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引言:
         在目前的工程建筑领域,每一项工程开工之前,几乎都会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施工节奏的加快,施工团队或企业降低了对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视程度。如今的岩土工程在水文地质勘察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侧重点不突出,工作简单化,勘察的实际情况很难得到真实的反映。本文通过介绍水文地质勘察的作用以及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勘察要点。
1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分布及其形成规律进行勘察与分析。对地下水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分析与合理利用,对岩土工程项目建设中保证地基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岩土工程建设与水文地质勘察之间有极为紧密的关系,地下水会对岩石成分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岩土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与持久性。由于一些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较低,地质勘察人员对水文地质情况只是进行了较为简单的描述,没有提供地下水的各项工程参数。在勘察报告中,缺少水文地质勘察的细节描述,特别是在水文地质较为复杂的南方,若勘察工作中忽略了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极易引发岩土工程施工事故和地质灾害,严重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可见,全面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岩土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2.1地下水环境调查
         工程场地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调查是水文地质勘察中最为基本的工作,同时也要全面收集工程区水文、气象条件,以及地表水系分布,区域地下水分布概况等,还须收集近3至5年最高地下水位和历史最高地下水位,是否存在抽取地下水情况,周边是否有因开挖基坑而抽水造成局部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有条件时也应收集工程场地周边防洪水位等。
2.2地质勘察及试验工作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一定详细查明地层的分布情况,同时,应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试验工作,如进行含水层的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对基岩风化层也可进行压水试验,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水文地质试验是获得场地水文地质参数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抽水试验孔的布置有带观测孔和不带观测孔方式,不带观测孔的单井抽水试验常因抽水井内水跃现象存在,使得井内水位降深较实际降深大,导致渗透系数计算值偏小。带观测孔抽水试验可以消除水跃现象的影响,但受成井工艺及含水层性状的影响,观测孔水位降深在不同出水量情况下,水位变动不敏感,使得渗透系数的计算结果可能与实际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抽水试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抽水井和观测孔成孔质量。
2.3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观测包括对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和承压水头观测,初见水位观测时应采取干钻方法,遇水即测其水位埋深,而稳定水位观测则是待钻孔结束后进行水位观测。为评价承压水是否对开挖的基坑产生突涌影响,需要进行承压水头观测。承压水头观测常采取止隔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以上各种水位数据的获得需要按相关规范进行操作,排除观测数据的不真实。根据工程需要,采取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评价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下水位观测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进行。稳定水位观测和分层水位观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影响大。为获得较可靠的地下水位资料,应根据工程场地内含水层的特征,采取可靠的成孔方法和止隔水措施。


2.4含水层及隔水层特点
         查明场地含水层及隔水层分布情况,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之一。对某个具体场地来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应该比较清楚,组成含水层的物质一般颗粒较粗或孔隙裂隙较发育,孔隙联通性较好,其透水性和富水性随含水层的空间分布、性状等因素而变化。相对含水层而言,隔水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极弱,其物质组成多为黏性土,结构致密,渗透系数极小。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区分一般可根据现场抽水试验、室内渗透试验或工程经验等获得的渗透系数确定,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概念。
3提高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水平的措施
3.1提升勘察工作专业性
         施工单位必须对水文地质勘察人员的专业性培养予以足够重视,定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为其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水平。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方面的规程与规范体系已较为完善,明确了对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目的、评价的具体化规定,成为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依据[1]。所以,地质勘察人员必须对这一规程规范体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学习,严格按照规范与规程的要求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断提升专业工作水平。
3.2提高对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视
         地下水升降频率、地下含水层厚度以及地下水的水压状况等都是岩土工程中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对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视,在岩土工程建设前期,应充分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并结合勘察结果对岩土工程施工及其后期使用效果进行评价,针对评价中的不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高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2]。此外,勘察单位还应就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与施工单位进行详细沟通,使其充分认识到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性,并提高重视,进而更好地结合勘察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3.3对水文地质勘察标准进行统一与完善
         为实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水文地质勘察标准的高度统一极为关键,这些标准必须包含勘察指标、勘察方法与评估标准等方面,并明确界定勘察内容与目的,使勘察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3]。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提升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加强对先进勘察软件、技术的应用,与时俱进地更新各种信息,确保水文地质勘察数据较好的连续性与时效性。
3.4加强对水文地质工作的评价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流程进行场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获得较丰富的勘察成果资料,包括外业抽水试验及室内渗透试验等,以及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整理过程中应进行综合分析,校核数据的可靠性[4]。应根据工程具体要求进行评价。对于基坑工程应着重分析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采用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并提供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在进行渗流稳定性评价时,应提供岩土层的允许水力比降、有效重度等计算参数。提供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时,应结合现场抽水、注水或压水试验确定。评价时也可根据工程基坑设计要求,采用大井法估算基坑涌水量作为降排水设计时参考。
结束语:
水文地质勘察作为岩土工程勘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工程降排水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勘察工作应搜集工程场地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制定合理的勘察方案,布置适宜的勘察工作量,采用可靠的勘察手段,并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对获得的勘察成果应针对工程特点进行分析评价,提供水文地质参数时,应考虑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参考文献:
[1]周明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居舍,2019(20):195.
[2]刘金娟.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225-226.
[3]张培培.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尝试[J].科技风,2019(08):114.
[4]江彪.基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8(08):198+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