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招投标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中的一种择优成交的方式,而合同管理是保障招投标双方利益的重要凭证。因此,只有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正视其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保障最大利益的情况下促进工程项目的进展,减少合同纠纷,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对策
1 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招投标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合同的谈判、订立都建立在充分完善的招投标环节,例如合同的谈判是在招投标结束之后才进行,而招投标阶段则是双方考察的重要阶段,因此招投标过程是合同确立过程的一部分,招投标文件是合同管理的基础,而订立合同则是招投标的结果。随着我国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尤其是随着建筑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招投标合同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但是通过实践证明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合同管理与招投标不同步
虽然招投标是合同管理的一部分,基于经济成本因素考虑实现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同步性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举措,但是根据调查目前仍有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同步的状态:一是招投标文件编制的质量不合格。很多业主单位对于工程建设招标文件没有做出详细的描述和解释,导致在最终的招标过程中无法满足预期的要求,这样为后期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合同纠纷问题。例如招标文件上并没有明确对主要条款的实质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后期的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现纠纷;二是合同管理与招投标阶段的衔接不够。在实践中部分企业往往将精力放在工程招投标阶段,而忽视对合同管理的后期监管,导致合同管理工作脱离招投标实际要求。
1.2 招投标机制不规范,存在虚假招投标
虽然我国加大了对招投标的管理力度,例如针对招投标中的“黑白合同”问题,及时完善了相关的法律解释。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招投标机制所存在的缺陷,例如虚假招标、不科学评估以及规避招标等等。
1.3 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
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是针对招投标完成之后的后续工作体系没有及时跟进:一是建筑施工方的判断力度比较弱。在实践中当招投标结果公布后,中标企业并没有及时组织合同管理人员与业主方进行合同拟定方面的沟通,尤其是对于关键性的细节问题缺乏全面考虑,导致在后期的施工管理工作容易发生纠纷;二是合同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虽然招投标之前企业对于项目有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但是由于合同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不能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或者没有理性的研究合同内容,从而出现经济损失。
2 加强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规范工程流程,加强招投标管理力度
2.1.1合理的招标方式
一般情况下,招标方式大致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大类。其中公开招标使用招标公告,邀请招标使用邀请涵的形式。如果使用公开招标这就需要在国家和各省规定的信息网站和报刊、媒体中公开发布信息,与此同时,也要在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信息网站公布信息。对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在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招标人须经批准方可进行邀请招标,招标人应向符合条件的三个及以上对潜在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涵。
2.1.2准备资格预审文件
资格预审是整个投标期间对申请投标人筛选的关键,只有在公开招标过程中,才可以设置资格预审流程,邀请招标由于对招标对象的各项能力和资质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可以不用设置此过程。通常情况下,招标人只有通过资格预审文件等内容了解申请投标人的详细情况,切记不能够向投标人当面了解情况现象的发生。
2.1.3开标评标
评标人员应要由招标人的代表、相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构建而成。通常情况下,构建人数一般都大于5人以上,并且为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总人数的2/3。评标人员应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评标活动的公平、公正性,并且招标活动也要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在实际招标过程中,评标工作人员应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下,依法进行评标,杜绝为个人利益亦或者为他人谋取私利的评审,同时也中标候选人选择过程中,应要秉持公平、公正原则,保障评标活动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的评标工作流程,可以为投标人员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机会。
2.1.4公示中标结果
在确定中标人之后,中标结果应要在国家和各省规定的相关网站和报刊中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3天,在公示期间如果不存在任何问题,在公示期满后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人应及时发出中标通知书。如果对招标情况存在疑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进行举报,即对于实名举报而言,招标人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三日内给予答复,调查无误之后,并在公示期满后应及时向中标单位发放中标通知书;若招投标过程或者中标结果存在异议,应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新进行招标,并且对于出现问题的招标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2.1.5合同备案
签署合同是招投标的最后一个主要环节,招标人和中标人应要在中标通知书发布后的一个月之内,按照招投标文件相关内容签定书面合同书。在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应及时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同时相关部门应要对合同中的各项条例条款、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等实质性条款内容进行检查,保障双方合同的一致性,及时纠正两者存在的违法和违规内容。
2.2 规范招投标内容,促使合同管理与招投标保持一致
出现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问题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合同管理与招投标背道相驰。所以应要对招投标内容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约束,从而有效避免合同文件编制问题的发生。如果招标单位想要规范招标文件内容的相关信息,这就需要根据项目完成时间、验收时间等进行合理的调节。合同主要实质性条款和招投标文件保持一致,是提高招标工程合同管理效率的前提条件。如果想要实现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相一致,这就需要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人员应要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对招投标文件有充分的了解。若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参与整个招投标环节,与招投标工作人员一起负责审阅相关招标文件,了解招投标详细情况,从而可以保障招投标工作人员调整招标内容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不规范、不合理等现象的发生,促进合同的可行性,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建立完善的招投标制度,健全监督管理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招投标制度,是缩减合同管理问题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①我国应要建立完善的投招标体系,详细规定招投标的实施准则,从而有效避免出现合同字意歧义而引发不必要合同纠纷问题的现象,从而推动招投标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和连续性;②健全监督管理评价机制,为有效避免假招标、阴阳合同等情况的发生,相关管理部门应要加强招投标过程的管控力度。如果出现假招投标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随机筛选评标专家,从而保障招标结果的公平公正性;③对合同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通过相关制度对各项实际工作流程和准则进行约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招投标是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择优选择方式,合同管理是保障投招标双方利益的前提保障。因此,只有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才可以保障项目工程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问题,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慧元.施工总承包招投标及合约管理[J].居舍,2019(31):157-158.
[2]陈正.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9(10):216,218.
[3]吴岚.浅析建设项目招投标模式下的合同及工程造价管理[J].建筑与预算,2019(10):24-26.
[4]于凯丽.浅谈工程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