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分析宋传群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5期   作者:宋传群
[导读]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升高
         摘要: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升高,带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发展。房屋建筑作为与人们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产业,也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浪潮。在现阶段产业竞争中,安全性与高质量是产品受众最为看重的指标,这就要求在建筑行业中重视基础建设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其建筑产品质量。其中,地基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建设内容,要对其施工技术不断进行探讨与优化,从而使房屋建筑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得到保障。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1房屋建筑施工期间地基处理的主要特征
         1.1地基处理具有复杂性
         我国拥有广阔的土地,但每个地区的地质环境存在着差异。例如,冻土地、盐碱地以及软土地等。还容易受到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影响,导致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工作存在极大的复杂性。
         1.2地基处理具有困难性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工程。而地基处理工作属于地下工程,在开展处理时会面临巨大的难度。如果地基处理不佳,将会对房屋建筑的整体施工造成影响,无法保障日后的使用安全。
         1.3地基处理具有严重性
         如果房屋建筑物的地基施工完成后,在投入使用期间出现地基问题,将会导致后期的处理工作难度加大,并且会投入大量的资金。
         1.4地基处理具有潜在性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开展期间,每个环节之间都需要相互关联。如果对房屋建筑地基潜在的隐患问题没有及时进行预防与处理,将会导致潜在的危险性,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
         2房屋建筑工程总地基施工的建设难点分析
         在大数据中对我国的地房屋建筑工程进行讨论,可以发现其建设过程中大多数地基均处在软塑和流塑状态中,其主要组成组分为饱和黏土。因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开展时,需要考虑土质、地形对施工技术的影响,对其建设难题点展开分析。
         2.1地基易变形沉降
         于地基建设过程里经常遇到的技术难点之一即变形沉降,地基本身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承载作用,然而若是外部给予的外力大于了该地基的压力承受范围,则在很大概率上会出现局部变形甚至是沉降,则可能使地表发生开裂等问题,进而占用地基内部的建设空间,从而影响最初设计的地基线,对房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2.2地基硬度过低
         从房屋建筑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来看,地基的硬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区域的土质为软土性质,地基在该类土质上进行建设,会因为地基下部的土质硬度不足、质地疏松同时含水量较多,则很难实现房屋建筑对地基硬度达标的建设目标,若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地基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弥补。则会无法对建筑建设过程与后期适应过程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行保障。
         3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3.1排水固结法
         针对上述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缺陷,目前已有了对应的处理技术,即利用排水固结法展开地基建设。特别在建设地属于软土地基环境,该种地基建设方法能够展现出十分优越的地基处理效果。其首先对地基建设范围内的土层进行一定的排水操作,进而可以使软土中的水分减少,之后会在一定范围内感受到地基发生了沉降,此时沉降处于正常现象,能够使地基承载作用发生强化效果,在沉降发生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进行地基建设从而可以充分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沉降。对其方法作用不同展开两类介绍:(1)电渗排水法。该种方法主要借助了直流电金属电机的作用,将其插入地基内的土层内,通过电力引动,使地基土层内部的一部分水分可以从阳极慢慢向阴极过度移动,最终由阴极处排出多余的水分。

(2)砂石挤压法。该种方法是运用砂石的添加改变土质的组成,进而增加软土地基的硬度,同时通过其孔洞缝隙的特性,能够有效实现地基土层的排水,砂石在挤压过程能够形成一定的压力,进一步保证了排水作用的有效发挥。随着排水土层的加深,可通过增加密度增加维持排水作用。
         3.2换填法
         换填法是较为传统的地基处理手段,在承载要求较低的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换填法是依据承载需求合理挖掘一定深度的土壤,并填入承载能力较高的材料增强基面载重能力。常见的回填材料有砂土、碎石、灰土等。土壤回填后需进行多次夯实提升土质的紧密度,进一步增强土壤承载能力。除提升地基承载力外,回填法可以有效改善地基土壤性质,在特殊地区施工中常与其他方法一同运用进行地基处理。如在近水地区用以加速淤泥等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如在季节性较为鲜明的地区用以减弱土壤的胀缩作用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如在山地、丘陵地区用以改善岩石表面倾斜、破碎及质地不一对地基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3.3强夯法
         强夯法是地基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处理技术,可作为多种地基施工技术的辅助手段使用,提升基面土壤的承载能力。夯实法常依据土壤情况及建筑承载力需求选用不同的重锤对地面进行多次夯击,提升土壤的紧密程度。夯锤重量选择范围较大,常见夯锤可从几吨至近百吨。夯击过程中,夯锤多采用半自由落体的方式,在与地面的接触瞬间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并以振波的方式快速向下传递,对深层土壤的紧密程度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常被应用于砂土、非饱和黏性土与杂基土的地基施工中。同时,使用强夯法时要提前对夯击次数进行预估,并现场查看土壤质地改良状况,避免过量夯击造成工期延长与夯锤的不必要损坏,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3.4振冲法
         振冲法主要是利用振冲器加固土壤,振冲器工作原理为利用高压水流在对土壤进行物理振动夯实的同时,减少土壤中可液化的成分,提升土壤的稳定性。振冲法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湿陷性土等多种土壤的地基加固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但在质地不同的土壤中,振冲法作用机理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在砂质成分较多的土壤中,振冲法的主要作用机理为通过振动作用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而在黏性成分较多的土壤中需要加入桩体,通过振动实现土壤成分的置换,形成复合地基。振冲法的改进模式振冲碎石桩法是现阶段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手段,其以在地基中直接振制碎石的方法减少了土壤质地改良中大量的工序,具有技术简单、施工简便、使用设备较少、施工时间较短、施工原材料较少、可靠性较强等优点。
         3.5深层搅拌法
         与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不同,深层搅拌法为化学加固技术,主要手段为通过特定的机械将预先调制好的化学制剂注入地基当中,并与地基土壤充分搅拌,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将土壤凝结为整体性强、透水性弱、水稳定性强的复合地基,提升地基承载力。搅拌中向土壤中注入的化学制剂以水泥浆与石灰粉为主要成分,并依据土壤化学性质的不同加入适当的凝固剂。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房屋进行建设的时候,地基施工是至关重要的,房屋的整体安全质量和地基的施工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地基施工技术无法满足建筑物的要求,那么整个建筑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地基施工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地基施工的特点与技术要点,不断促进地基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咏.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61.
         [2]李有凯,李敏.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9(24):85.
         [3]李赫.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的相关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3):132-133.
         [4]侯克磊.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23):9+21.
         [5]李超,李媛媛.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6(05):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