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课程带来了一场语文教育的革命,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对语文课堂进行着探究和反思在我们箭竹中学生态校园文化课题组的积极倡导下,全校老师都积极参与“生态课堂”的探究和改革中,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生态语文课堂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就什么是生态语文课堂?生态语文课堂的几个特点,以及如何构建生态语文课堂,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开放性、可持续性、以人为本、对话教学、生态环境
新课程带来了一场语文教育的革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对语文课堂进行着探究和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课标为我们勾画了语文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
一、什么是生态语文课堂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生态语文课堂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这种课以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基础,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态的和谐美。
二、生态语文课堂的特点
(一)开放性
1、教学目标的开放,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身心是否愉悦、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要看他们是否以之为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内容的开放,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网络、录音、录像等众多的现代化媒体为拓宽学生的知识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3、教学形式的简单开放,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教学应追寻简单。不是对课文内容平庸的图解,也不是平板的解说;不是机械训练,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激发学生的情趣。“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语文教学追寻的简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孤立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沟通与合作。
(二)整体性
1、突出语文知识的整体性
语文知识的教学,有一定的序列性、系统性。我们应该在对教学内容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对所教内容进行有效监控。
2、注意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
语文也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学科。一位高明的语文教师应该依据语文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与之相关的原有知识,前后融会贯通,使新旧知识连贯成一个新的整体。
(三)创造性
创新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不断创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自己创新,又要善于发现 捕捉学生的创新表现;既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固有的创新因素,又要及时点燃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火花。在生态的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要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同权威论争,敢于否定权威的结论。
三、如何构建灵动的生态语文课堂
灵动的“生态课堂”应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尤其是学生的“精神生命”。 精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问题意识等。精心打造适宜学生生命生长的“生态”环境,科学培植其健康成长。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之成为持久的成长动机。人们常说:“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就是很好的说明。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灵动的、充满生命张力的、原生态的境界!
(一)营造绿色生态的课堂环境
课堂就是一个小小的生物圈。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物质环境是课堂活动的基础,它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立足于学生学习的最小压力和最大效率。比如,教室内物体的颜色、教室的采光以及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应该符合健康心理学的要求。一种充满人情味的良性物质空间,仿佛是一个温暖的家园,师生在此可以最大程度上获得身心的放松,从而以饱满的情绪共同投入教学活动。
(二)进行有效地对话教学,构建“互动”的原生态语文课堂
对话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有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等。
1、生本互动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2、生生互动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3、师生互动
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 生态语文课堂是追求课堂的开放和灵动的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还包括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彰显学生的自由阅读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生态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快乐、生成。
总之,新课程带来了一场语文教育的革命,新课程在呼唤开放、灵动又有智慧有活力的生态课堂,而如果课堂上能够经常响着情感化、互动化、个性化、诗意化的乐曲,那么,每一个课堂都将是一曲和谐动听的华彩乐章,而这,必将是教育园地里最响亮最动听的声音!但愿我们的教师都能为学生营造一方绿色自由的生态净土,让学生们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态课堂的温馨。让新课程的语文生态理念真正走入每一个老师的心中,走进一节节灵性飞扬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赖德胜、《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第一版。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2007年8月第2版。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2003年7月第一版。
(4)张行涛、郭东崎:《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