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法律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赵启萌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作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及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

 
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镇中心小学    赵启萌  136305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作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及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在本文当中我们结合课本内容及生活经验,积极分析和探索,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发现法律,真正的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生活与法律
        引言:道德、生活以及法律的相互融合需要循序渐进,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一定要结合生活、贴近实际、结合情景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一、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公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及保证是法律产生的根源,法律源于生活,规定生活,改正生活,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利益。所以,法律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日常情况,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分析其中的知识点,进而学会应用法律保护自己,培养法治观念。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人民币,每个人都会接触人民币,但是孩子们并不知道还有损坏人民币这一项触犯法律的罪名,此时小学生对于法律是迷茫的。此时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现象设计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法律,活动主题为“人名币是我们的好朋友”,引导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让学生针对“好朋友”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真心话,同时告诉学生们人民币在我们生活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后再找到对应的法律条文,告知学生损坏人民币属于违法行为,我们要爱惜人民币,要尊重我们这个“好朋友”。
        二、结合信息资源进行法律教育
        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而言,信息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它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教育也是如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的相关内容时,其中针对交通的礼让、遵守交通规则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讲解,此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因没有礼让或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让学生意识到,礼让和遵守交通规则不是单纯的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关系到自身安全,同时明白“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人让车让出一路畅通”的真正含义。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视频当中的信息和内容,让学生掌握法治知识,学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根据信号灯指示和交警指挥有序通行,真正的意识到交通法规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明白出行安全与交通法规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关注法律教育背后的道德精神
        道德与法律教育不能浮于表层,要注重性质的理解,深层的去分析其中的含义,也就是法律背后的公平和正义,真正的体会到法律正义和温情的一面。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安全地生活,这一单元当中体现的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们意识到法律对于人身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儿童的保护都有哪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安全,树立起“ 法律红线不可碰” 的意识。再比如教材内容还告知学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学生意识到法律不仅是保护人民的权利,也是国家行为的尺度 ,是确保国家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这样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在生活当中能够保护好自己,同时也揭示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深层关系。
        四、重视评价方式
        重视对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考核,采取有效的评估标准。学校方面要选择合适的课例研究,从思想方面展开教学。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将核心价值观及法律意识的培养落实到位,建立对应的成绩评价体系。学校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体验等对学生的品德学习进行考察,采取谈话、作品分析、书面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单纯的通过分数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健全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制教育知识,提高自己参与道德与法治的自觉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律意识。
        五、严格参照教材
        法治教育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新课标要求,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学,遵循课的法治内容。比如教材中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结合教材内容,我们引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这一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大声的朗诵和记忆,感受宪法的严谨。同时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宪法是我国的第一大法,其法律效力最高。让学生对我们的国旗、国歌、国徽产生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祖国产生尊重和热爱知情,进而把宪法牢记于内心。
        六、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结合生活和法律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逐渐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永成.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浅论[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10):31.
[2]石玲. 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渗透[J]. 新智慧, 2019, 000(01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