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影像学科室的CT扫描也在不断的提升,目前CT扫描已成为医院临床重要的常规检查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小儿体部疾病的检查。可以为儿科临床提供准确的CT影像资料,对于小儿体部的CT检查来说,在追求高质量CT影像的同时,尽量减少射线剂量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合理设定扫描、重建相关参数以及增强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儿童体部CT扫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来聊一聊。
一、镇静
对于不配合的儿童,为了避免或减少运动伪影,在进行CT扫描时保持安静的状态尤为重要。对于5岁以下不配合的儿童需在CT扫描前进行药物镇静。儿童最常用的镇静剂包括戊巴比钠、咪唑安定、美索比妥及硫喷妥钠等水合氯醛。水合氯醛是比较成功和安全的镇静剂。对于l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镇静效果最好,常用剂量为50-100mg/kg口服或灌肠,最大剂量不宜超过2kg。大于l8个月儿童常用戊巴比妥钠2.5mg/kg静脉缓慢注射l一2分钟。如果效果不佳, 可以追加首次剂量的一半,最大剂量不宜超过6mg/kg或总量不超过200mg。在实施镇静时要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首先儿童在镇静前要禁止饮水2—3小时,镇静前6小时内禁食半流质和固体物质。其次,因为部分镇静药物有导致血压下降和抑制呼吸的副作用,所以在镇静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儿童的监护生命体征。最后,CT检查结束后儿童必须在观察室留观至清醒状态。
二 、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
胸腹盆腔的CT检查时,为了方便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大多需要静脉 注射造影剂来增强扫描。对需要增强扫描的患儿,在进入CT室之前要先留置静脉针或静脉套管。不同年龄的儿童使用的静脉套管或蝶形针型号不同。需要特别注意造影剂注射时的速率,注射方法可用快速手推或高压注射器注射。待造影剂完全注射完毕后可开始扫描,最长不要超过60秒。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注射结束后至少需要等待30秒在进行扫描,以确保增强的效果。造影剂则选用副作用较少的非离子型造影剂。
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手推注射造影剂有许多优点:(1)在进行推注时,方便观察患儿的各种反应情况;(2)注射者可以根据推注时的手感来判断静脉通路是否畅通,如果造影剂外渗时,能够第一时间的发现,减少造影剂血管外渗的发生率。如发生血管有外渗,应马上停止注射;(3)推注时可以与患儿进行聊天,帮助患儿减少恐惧感。但是手推注射速率不易控制,特别对于造影剂用量较大时,推注速率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增强效果。
二、胃肠道造影增强
儿童因肠系膜及腹膜后脂肪组织较缺乏,在进行CT扫描时腹部结构分辨度较成人差。尤其是聚集成团的肠道很容易和肿块或积液相混淆,因此,大多数儿童在进行腹部或盆腔CT检查前需要口服稀释后的造影剂。造影剂常用稀释的水 碘溶剂或者稀钡,也可以用饮用水或纯牛奶来稀释,造影剂内可以加入适量的糖浆用来改善口味。口服造影剂一般在检查前45—60分钟和检查前 15分钟各给一次。首次剂量相当于一般食量,第二次剂量为首次剂量的一半。如果CT扫描结束后远端小肠或结肠未能充盈,需要时可以延迟扫描或给予造影剂灌肠后扫描。对于造影剂的选用,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为:(1)大多选用阳性造影剂;(2)腹膜后肿瘤选用阴性造影剂;(3)化疗病人因易恶心呕吐,不能耐受时,可以少用或不用造影剂。(4)怀疑患儿肠道感染时,应避免口服造影剂。
四、关于肺部屏气扫描
婴幼儿一般在CT扫描时不能配合屏气。但对有较好配合能力的儿童应尽可能采用屏气扫描。对于非螺旋CT的使用时,要特别注意患儿每次屏气的幅度,因为屏气幅度不同可引起扫描层面的重复和跳跃。螺旋CT可减少在常规CT检查时因为呼吸运动引起的病灶的遗漏或重复,在评价恶性肿瘤肺部转移方面较常规CT检查占有明显的优势。
五、影像质量
CT扫描的影像质量通常包括分辨率、噪声及伪影等,而这些因素又与激光照片密度、患儿体位、扫描位置和范围等多个方面关系紧密。扫描设备上原有的精度通常是不能被人为改变的,所以为了改善扫描影像质量,应从儿童的大小、病变范围及性质和扫描层厚与螺距等方面人手。患儿体位不正对影像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扫描时应尽量让患儿保持端正体位,扫描范围如果过小需要重新进行扫描,因此在扫描前需尽量准确设定扫描范围。部分患儿呼吸速率比较快,也容易引起伪影的发生,对此类患儿一般需要在扫描前进行屏气呼吸训练,如过患儿不能较好的配合,可适量给予镇静剂确保呼吸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