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护理中的效果,希望能在促进病患疾病医治成效的前提下,为各病院研究有关于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医治的实验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调研人员在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当中,主要选择我院在某一阶段进行了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医治的110例病患进行研究,属于认知疗法组的病患使用认知疗法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看护操作,而普通医治组的病患只是使用常规看护模式来进行看护操作,最终通过对两组病患诊治结束之后的疾病疼痛率和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看护模式对临床成效产生的影响。结果?两组病患在进行看护后,病情的发展都有所改进,且认知疗法组中病患的生活质量的改进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医治组,该组别病患的疼痛率和焦虑抑郁评分也明显优于普通医治组。结论?对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医治时,使用认知疗法进行辅助看护,有利于缓解病患临床症状的发展,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认知疗法;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护理;效果?
引言
骨科的慢性疼痛性疾病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困扰骨科患者的重要原因,但是因为其病因的不确定性,所以有很多医学研究者一直研究缓解慢性疼痛的方法。研究表明,护理能够有一定成效地缓解骨科患者的疼痛,进而能够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对病情的治疗。因此,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的配合性,能够很好地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接受认知疗法治疗的骨科慢性疼痛性患者能够很好地了解疾病,并且增强了患者实验的配合性,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对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9年2月份~2020年2月份进行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诊治的病患一共有110例,我们主要针对这些病患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研究,为了满足研究过程当中需要完成的信息对比过程,我们需要将病患进行随机分为认知疗法组和普通医治组。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判断病患的基本资料是否有与最终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调研人员需要针对病患的基本资料进行简单的阐述。无论是从他们的年龄,性别,学历,还是从居住环境等内容进行探讨,都可以发现病患的基本资料与研究结果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护理。常规护理:(1)宣讲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及时将患者病症反馈给主治医师;(2)遵医嘱给药,指导按时合理用药;(3)心理护理,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让患者感觉到善意的关心,建立信任医患关系。认知疗法护理:(1)健康指导教育,讲解健康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向其介绍认知疗法有关知识,纠正以往错误理念,使得患者对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有个系统的了解,更好地配合治疗。(2)心理认知干预,由于长期患病,患者常出现诸多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等,医护人员应该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及心理有全方位的把握,制定针对性心理认知干预护理方案。积极与患者针对病情、治疗及疼痛等探讨,解答患者疑惑不解之处,进一步讲解治疗方法,举出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病信心,消除不良情绪。(3)认知理念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通过讲座、视频、宣传册子等方式帮助患者逐渐树立正确治疗认知理念,提高治疗依从性;另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其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认知。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如果病患在除了患有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之外,同时患有肺部感染病痛,血液系统病痛等都不能参与到本次课题的研究过程当中。除此之外,患有神经病痛以及进行抗病毒诊治的病患,因为病痛的特殊性也不符合本次课题研究的要求。
经过诊断之后可以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病患全部符合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而且病患对于研究的内容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4统计学处理
运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资料计量用(±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使用不同的看护方式来进行具体的看护操作之后,患有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病患最终的临床成效以及生活质量这两项指标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疼痛率进行分析,认知疗法组病患的最终疼痛率为19.1%,普通医治组病患的疼痛率为43.6%。从病患的看护前后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认知疗法组病患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普通医治组的病患。
3讨论
慢性疼痛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等特点,引起患者不愉快的主观感受。慢性疼痛不仅仅只是引起正常的应激反应,长期慢性疼痛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也较大,容易影响治疗效果。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疼痛的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发现,众多控制疼痛的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无法显著控制疼痛程度,因此慢性疼痛一直是临床骨科医师较为棘手的难题之一。
认知疗法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治疗领域发展出来的新的护理技术,不同于传统护理方式,认知疗法护理主要是纠正患者不良行为,认知疗法是通过对患者认知、心理、行为等一系列相关措施,来改善患者日常不良生活行为及习惯,尤其是通过认知疗法可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自身情况,引导患者正确的认知观,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对缓解慢性疼痛具有较好效果,配合护理工作。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来说,认知、心理、行为方面的指导缺一不可,因为慢性疼痛病程长,在漫长的恢复过程中,认知、心理、行为的干预是保障患者恢复的基本条件,也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的根本措施。大部分学者研究发现,认知疗法主要用来影响患者的情绪,尤其是对于抑郁、慢性疼痛等病人较为有效。通过使病人了解慢性疼痛原理以及影响患者情感、行为等理论假设,通过认知行为和干预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提升患者对慢性疼痛的总体认知水平,达到降低疼痛的效果。既往有学者对骨科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认知护理,结果发现,通过认知疗法有效改善了患者对目标的认知过程,消除了患者某些不良行为,促进患者康复,治疗后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情况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
而在本研究中,选择了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进行了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诊治的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在病患完成诊治之后对病患的疼痛率以及看护后的焦虑抑郁平分进行评估和对比后发现,两组病患在进行看护后,疼痛率和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改进,且认知疗法组中病患的疼痛率和焦虑抑郁评分的改进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医治组。
综上所述,对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医治进行认知疗法有利于病患的临床成效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素.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5,27(12):586-586.
[2]陈曦.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6,8(4):345-346.
[3]曹广菊,刘艺敏,陈晴妮.认知干预对骨科患者心理状况及慢性疼痛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13(2):85-87.
[4]潘丽然.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7(18):317-318.
[5]袁宝珠.护理干预影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6,28(3):5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