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之后,给予不同的急诊护理,判断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指导后,急诊与急救时间分别为(35.12±0.14)min和(37.51±0.66)min,住院时间为(10.25±0.95)d,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为92.86%,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诊;综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主要病因是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病变或者坏死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心肌部位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猝死[1]。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展开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的实际应用与护理效果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男性患者人数共33例,女性23例。年龄在58岁至72岁之间,平均(62.69±0.58)岁。患者的病程从0.2h至2.8h不等,平均(1.33±0.21)h。两组患者基本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急诊护理,急诊科室根据120急救电话合理安排接诊,对患者病症进行评估。同时提供吸氧、创建静脉通道等操作。当患者病症稳定之后,制定更加详细的治疗方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指导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
(1)接诊护理。开启全程绿色通道,接诊之后由专业分诊护士将患者推送到抢救室进行抢救,并且通知值班急诊医生,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唇色和疼痛部位等进行观察,自行给予抽血,并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视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同时与患者进行对话,询问发病时间、用药、病史等,安抚患者与家属情绪,等待评估结果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心电监护护理。在使用心电监护设备时,要加强监护管理,观察心电仪设备的使用情况,当出现多源性、频发性、成对和呈RONT显像室性期前收缩或者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时,要立刻通知主治医生进行诊治。按照医嘱用药,警惕患者出现心脏停搏或者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问题,提前准备好起搏器与除颤器,并做好随时抢救准备。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要迅速使用口服美托洛尔药物,并联系医生配合后续治疗工作。
(3)心理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护理人员以专业知识和通俗语言为患者讲解病症知识,包括治疗措施与诱发病因等,让患者对病症情况有基本认识。通过播放电视节目、音乐等方式,让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放松,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对,判断不同护理干预方法下治疗效果。
(2)对比两组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满意度计算方法为“十分满意”、“满意”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急救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患者治疗效果对照表
.png)
2.2 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人数为(P<0.05),详见表2:
表 2 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对照表
.png)
3 讨论
从本文研究工作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工作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满意度提高到了较高水平,这些研究结果与同领域其他学者的研究有一致性[2]。大量研究证明,急诊全程如果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指导,能有效降低因疾病突发而产生的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休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在今后的急诊治疗工作中,相关领域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此实现更加全面的干预指导。比如,在患者急诊期间,对抢救模式进行护理管理,采用定时、定人与定岗模式,当患者进入到抢救室后5min之内,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完成氧气护理,10min之内建立静脉通道并完成常规心电图检查,在20min之内完成心脏彩超检查。对于需要PCI介入治疗的患者,要在30min之内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抢救室由2名专业的抢救护士与辅助护士组成,抢救护士负责评估患者的病情,辅助护士负责检查并记录各项和症状,协助医生完成日常护理管理之后,进行相关工作交接。专人定岗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更换,以保证工作质量[3]。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应用有较好效果,能提高治疗效率,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冰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6):760-761.
[2]钟泳莲.探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名医,2020(03):175.
[3]陈阵仁.全面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5):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