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小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体育教学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教学往往过于偏重对文化学科的教育研究,这就使得现有的小学体育教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角度 小学体育 方法探究
长时间以来,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过于重视文化科目教学,而忽视体育教学,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创新角度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从根本上是对旧有教学内容的创造和重组,是对所有教学目标、内容、流程和手段等因素集合的创新,也是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其意义就是使体育教学的具体流程更具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更加突出,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体功能优化的结果,一般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加以实现,而体育教学的功能要素仍然以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体育教材,体育器材,小学生为基础结构,并对各功能要素的基础结构加以资源整合,满足体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的创新,最终使小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体育锻炼兴趣,激发自主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和习惯。
二、以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学校对体育课重视不够
一些小学学校对小学体育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小学体育课老师绝大多数并非专业的体育老师,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在给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没有真正传授他们应该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有些学校为了学生能在文化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就直接把体育课改成自习课或其他文化课程,这样一来体育课就形同虚设了。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经费不足,一些小学学校的体育设施并不健全,学生上课用的基本的体育器材学校没有或者损坏,诸多不利因素导致某些体育活动和运动会不能正常举行,影响了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2、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落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老套,仍然采取的是以前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对体育课逐渐失去兴趣。小学生上体育课不同于高中生和大学生上体育课,他们是直接服从教师里的安排,不能根据自己对不同体育项目的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所以一些小学生当被迫上自己不喜欢的体育课的时候就会产生反感,对体育失去兴趣。另外一点就是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校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育,重视课堂教肓、忽视课外教育。
三、创新角度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不适合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开展,甚至还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教师要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主体表现为主,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要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提供教学中的源源动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在学习体育知识及技能的过程中融入学习当中。教师要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体育学习基础提供条件,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结合现代化全民健身的理念凸显教学创新的实际效用。
小学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引导和教授知识的角色,因而体育教师的个人素养及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体育知识的学习状况以及体育技能的提升。基于此,体育教师应做到要创新自身的体育教学理念,并切实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具有不断进步的强烈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个人能力。其次体育教师应积极的投入到教研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体育教师之间也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体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在相互协作中共同进步。最后体育教师应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并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2、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调皮好玩的特点,体育教学的每节课教师都要力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应该进行不少于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个内容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学节奏要紧凑。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安排不同的方式进行。如,进行短跑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变换不同的形式,用折线跑、往返跑、抢物跑、障碍跑等方式,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体育教学内容还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得更贴近学生生活,如学生喜欢的跳皮筋、打沙包等内容。
利用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要多人配合才能进行的,如接力赛跑、打篮球等,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影响着最后的结果,体育运动中的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就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课上的小组划分,一定要遵循公平客观的原则,一个小组内的几名成员,水平应该是有层次的,各个小组之间的水平应该大致相同。这样才能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小组内的成员也能优差互补,共同提高,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才能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就会更加顺利地完成。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深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基于创新的角度看待问题,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优化教学模式,从本质上全面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推动学生教育的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小学体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华人时刊,2013.19(3):67-68.
[2]菊宝.李倩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研究[J].搏击,2014,(11)。
[3]赵雯丽.基于创新视角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分析[J].教师,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