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6月   作者:关春晓
[导读] 初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课程,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产生地理意识,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能让初中生形成自己的地理观念与思想,促进天、地、人的和谐,让初中生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关春晓   青川县乔庄初级中学校  628100
【摘要】初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课程,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产生地理意识,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能让初中生形成自己的地理观念与思想,促进天、地、人的和谐,让初中生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6-092-01

        一、利用地理知识生活化的优势创设学习情境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理解知识的学习情境,从而导致课本上的知识和概念不能高效地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中,致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充分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为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拦路虎。地理学科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丰富,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每天的天气预报与人们外出和生产、大气排放和人们呼吸道病变等都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在社会不断进化的同时,地理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现在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自然生态平衡破坏等诸多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很好地联系实际生活,教学生一些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以及能源循环利用的观念,教导学生应当时刻做到爱护环境,方才能够彰显出地理学科存在的重要性。书本已经不是唯一的教学工具和资源,生活与课堂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同时又能接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来替换教学内容。
        二、注意将地理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巧妙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更贴近于生活,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思维会得到发散和激活。教师在教学时,将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上,学生会感觉非常亲近,也会更容易理解。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真实可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加愿意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中的《太阳高度在一天内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索回顾,学校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有没有变化,再布置学生观察旗杆的影子在不同的时刻到底有着怎样的变化,并让学生根据不同时刻的变化和影子的长短进行实时数据的记录,最后大家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感到地理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也会积极在生活中体会地理知识。同时,家乡资源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家乡地理知识时,感到十分的亲切和熟悉,通过学习家乡地理知识,对家乡产生更深的了解,还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处理好地理知识系统讲授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展开教学,在教学中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学习地理就是要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道理,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的学习观念。例如,有效地展开撰写地理小作文、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丰富地理知识,展现了不同以往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最好参与其中,或裁判、或组员,融入学生的队伍中去。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感情的升华,更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
        四、走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不断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气候环境变化的观察来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亲切感受到地理知识无穷无尽的奥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比如,教师在讲《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一章时,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这几个小组通过书籍、咨询长辈等多种方式去准备有关的材料。这个准备的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样融入生活中的教学有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加强生活实践,学以致用
        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如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设计了动手“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在绘图实践中亲身体会到地图的三要素,并通过亲身的建构过程,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又比如:利用假期,布置学生生活实践的任务,收集自己假期在外旅游时的照片或景区的平面图,在课堂上分享,引导学生如何看地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地理知识与自然、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与了解大自然与生活,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媒介学好地理,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应用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侯肖男.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和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5):76.
[2]林海芬.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路径初探[J].学苑教育,2016,(06):91.
[3]郭元样.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荣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J].小学数学教学,2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