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学校给学生开展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既能从小给学生建立法制安全意识,也能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而随着新课标素质教育不断倡导,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希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将以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思想文化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开始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还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弱,这时候就需要加强对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而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能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掌握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开拓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求知欲都比较强,而学校的教育基本都是以一对多的集体性教学,使得教师的很多教学方法受到限制,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得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渗透为教育契机,进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开拓和创新。
2、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千年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中国人无数的智慧,这些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对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礼”和“信”,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的作用。而在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能在内心深处坚守中华传统文化,进而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1、将历史文化的资源纳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纳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从而更深入的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通常学生在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会认为这跟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关系,这时教师在进行法治道德教学时就可以穿插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道德法治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观念。比如,教师在教学生系红领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穿插一些红领巾的相关知识,像红领巾的来历,为什么红领巾是红色的,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既教会了学生爱惜红领巾,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情感。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渲染学生的文化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材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基础,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要把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程当中,进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在平时多注意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储备,只有教师自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将道德法治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渲染学生的文化意识。比如,教师在教学“传统节日”这方面的内容时,可以把学生平时常见的民间习俗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分享民间习俗的小故事,或者传说,提高学生的学科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分享,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这些民间习俗,民间故事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传承下来的一种优秀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以这种方式,不仅使得法治道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3、开展教学实践,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殊性,小学生活泼好动,一般很难专心的听教师讲枯燥的道德文化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探究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安排上,可以定期举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讲座活动,邀请有关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进校园与学生一起探讨传统文化中的趣事。又如,我国每年的传统节日都会举行很多活动,这时教师在让学生体验节日氛围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对相关的传统节日进行资料的搜集,并制作成小作品,然后在道德法治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结束语:
总之,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工程,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作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有意识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把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为今后学生的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梅琼.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养[J].新教育,2016(36).
[2] 刘全杜.如何上好一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