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爱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充分结合留守儿童性格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开展多元化关爱教育活动。以增进师生、学生间情感互动交流程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现教育引导成效。本文结合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具体阐述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爱教育策略探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农村;成长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被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层、教师日愈关注起来。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要切实有效的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关爱教育策略活动。从而显著提升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良好践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实效。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状况
现阶段,部分农村学校及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过于关注学生文化课书面成绩,忽视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题。并且,一些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在制定教学引导方案时,也未能将个别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因素综合考量进去。实际教育引导中,没有与留守儿童展开长效、温暖的互动交流。不能体现其教学主体地位,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起不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综合学习成绩有效提升,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无法满足新时期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需要。
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爱教育策略生互动交流
(一)营建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与学生间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更能够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自发学习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积极与学生开展情感互动交流,使学生由于对教师的情感亲近,而更加愿意去主动学习教师教授学科。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开展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极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要真诚、细致的关爱学生,多与学生进行学习以及在校期间、生活方面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烦恼,不断的增进师生间情感关系和信任程度,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自发主动学习状态。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力,体现良好教育教学成效[1]。
(二)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学校管理层和各科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特定心理年龄因素,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人格素质教育,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发展及关爱教育实效。
比如,教师每周选定一天放学后时间段作为班级课外阅读活动时间,因为课外阅读活动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途径。教师向学生提供并推荐一些具有深厚教育意义的优秀书籍,如《弟子规》、《三字经》、《中华历史故事大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学生一起阅读这些优秀的素质教育书籍,在阅读完毕后,还针对书中人物特点及书籍大意进行共同交流讨论活动。教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读后感言,并适时的对其中观点相悖处给与正确讲解分析。通过这样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及综合学习素养,更能够满足新时期教学需求,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2]。
(三)增进家校沟通使留守儿童感受关爱温暖
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其父母不仅要保障孩子衣食无忧,更要多加关注其身心健康成长问题。针对单亲家庭的家长双方要摒弃一切不满、困难,多创造陪伴孩子的时间、空间,告诉孩子不论什么时候,父母对他们的爱都不会减少,只会随着岁月行进越来越多。再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烦恼,要及时和父母沟通,家长一定会协助他们更好解决。其次,经济条件富足的家长,要多加关注孩子的学习、人格素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日常生活整洁、舒适就好,不要养成骄奢淫逸的坏习惯,帮助孩子热爱并享受学习的快乐。最后,针对由老人照顾的孩子们,家长尽量能有一方可以陪伴孩子生活,能够及时的辅导孩子学习。若实在条件有限,家长不能亲自照顾孩子,则老人们多与教师和家长进行三方沟通,实时的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遇到学生作业辅导困难,可以借用网络平台让家长给与辅导,或者请教教师方便时予以指导。通过这些方法策略,让学生感受到家人浓烈的关爱,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育成长,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实现良好素质教育实效[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状况,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爱教育具体策略活动。新时期形势下,农村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针对发现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问题现象和其天性特点等因素,实行对应有效的关爱教育策略方法。不仅可以极大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参与热情,更有助于其综合学习素养全面提升,满足当前素质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全社.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探析[J].学周刊,2020,(13):157-158.
[2]戚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爱模式及其讨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7,(2):7-12.
[3]陈海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J].情感读本,202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