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故事表演让内向幼儿学会快乐合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黄丽红
[导读] 孩子的性格多种多样,性格外向的幼儿总是给人一种活泼、阳光、调皮、热情、好动、聪明、能说会道的感觉。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的性格多种多样,性格外向的幼儿总是给人一种活泼、阳光、调皮、热情、好动、聪明、能说会道的感觉。而性格内向的孩子总给人一种很文静、内心很细腻、敏感、遇事容易心事重重、不善或不喜欢表达、交流的感觉。我们总是最先关注到外向的孩子,而那些内向的孩子,很容易被老师忽略。事实上,内向的孩子,内心敏感、情感丰富,他们也有某种强烈的情感,需要动作来表现。因此,内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呵护,更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从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读懂他,走进他的内心,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改变自己,战胜胆怯。焦虑、紧张、易怒。我们对内向幼儿界定为:心理活动倾向内心,敏感、情感丰富,在他人面前容易害羞,说话慌张,不会主动合作,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信心。
        孩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是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必备的要求。“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发展十分重要。《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所以我们在幼儿时期就重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是很重要的。
二、让内向幼儿通过故事表演学会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故事表演游戏让幼儿自主表现、大胆展示,把故事里、生活中的事情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在表演、对话、互相倾听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和享受,它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娱乐、快乐的机会,同时,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排解幼儿的紧张和不安,让幼儿在这充满快乐、愉悦的轻松气氛中学会了合作与交往,对内向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良好个性有着促进作用!
        1.收集素材,选取适合各班级年龄段的故事内容
        老师们要根据各自负责的年龄组内向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寻找一些幼儿喜欢、熟悉,具有合作意识内容的、有针对性的故事,可以适当进行修改、汇总。
        例如:小班最开始要选择一些群体性角色的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三只小猪》《拔萝卜》等,这些故事孩子们比较熟悉,理解起来没有难度,表演起来相对简单,然后逐渐过渡到角色比较明显的少数角色的故事,如《三只羊》《小熊请客》《小兔乖乖》,最后再选择一些有突出主要角色的童话故事《小熊乖乖》,慢慢去承担一些主要角色。中班选择一些情节带有趣味性的故事,如《三只蝴蝶》《狼和小羊》《龟兔赛跑》《咕咚来了》《小花籽找快乐》;大班幼儿年龄较大,相对来说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较强,在选择一些童话故事《小猴卖o》《狐狸和兔子》《小壁虎借尾巴》时,也要加入一些寓言故事,《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等。
        2.内向幼儿参与故事表演游戏循序渐进的指导策略
        故事表演对于小朋友的吸引力很大,但是让内向幼儿也能积极参与,喜欢表演,需要老师们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内向幼儿选择适合角色,再制定循序渐进的实施方案,引导内向幼儿学习合作。
        例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长大,它们要寻找自己的妈妈,却不知道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波折,它们将鸭妈妈、鱼、乌龟、大白鹅误认为自己妈妈.但在它们的提示下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也从蝌蚪变成了青蛙。
        故事拟人化的情节很吸引幼儿,其中的过程要求幼儿必须学会合作,大量的重复性对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极易掌握,而且小蝌蚪是群体性表演,群体作伴找妈妈,让内向幼儿扮演群体角色小蝌蚪,参与其中,内向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再加上让擅长表现的孩子带动内向的幼儿一起表演,参与的压力很小,容易很快喜欢上故事表演游戏。在体验经过重重困难终于找到妈妈成功感油然而生,同时也体验到表演带来的乐趣。第二次表演时,让内向的孩子尝试扮演乌龟、大白鹅,可以借鉴扮演鸭妈妈、鱼的小朋友的表演模式,迈向独立表演,承担角色。在第三次及以后的表演中,再根据内向幼儿的情况逐步尝试扮演小蝌蚪主角及青蛙妈妈的角色,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让内向幼儿建立自信。


        3.鼓励幼儿合作设计、制作表演道具
        道具是幼儿表演游戏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让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他能够吸引幼儿,激发幼儿游戏的意愿与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游戏情景中运用道具进行表演,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提供帮助幼儿收集相关的材料,并辅助幼儿进行制作。
        4.发现同伴的闪光点。
        同伴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不管是在幼儿园里还是在家里,都会遇到同伴表演的时候,老师和家长都要抓住机会,让孩子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在互相学习中得以成长。对孩子加以肯定,正确使用以参照物为激励对象的教育方法,给幼儿最大的支持。
        5.在区域活动中复习巩固
        各班级创设区域环境,增添操作材料,丰富幼儿的活动材料,为幼儿的合作提供机会。例如:角色表演区、小舞台等,并购买或制作与故事内容相符合的道具,在集体教学后,鼓励幼儿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可以再次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幼儿的安全度、舒适度更好一些,有利于幼儿大胆表演,与同伴快乐合作表演。
        6.家庭中的故事表演要注重孩子与同伴的交往
        阅读活动在我园已经开展很久,家长们认识到阅读活动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鼓励家长每天陪伴幼儿亲子阅读,并对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展开表演,家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配合幼儿共同进行表演,即使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幼儿在表演中获得肯定和成长,更加喜欢此项活动,建立了自信心。
        7.积极情感的培养
        幼儿情感缺失表现为:不会与人交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分享;对父母十分依赖,不会关心关注周围的人;与同龄幼儿相比,比较冷淡沉闷自闭;由此可见,幼儿的健康积极情感培养刻不容缓。我们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出发,以故事为素材,以故事表演为载体,运用语言、表情、动作、道具、场景等技巧,再现故事情节,大胆表现幼儿的内心情感,通过故事表演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8.在观摩活动中总结经验
        组织故事表演游戏观摩活动,研讨内向幼儿的表现,形成书面总结,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再尝试,形成理论。
三、故事表演对内向幼儿学会合作的意义
        1.故事表演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动机,萌发交往意愿。
        故事表演是幼儿根据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以表演的形式,通过角色对话、动作、手势、表情、词语等手段,创造性的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表演活动,是幼儿经常开展并深受喜欢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除了语言领域外,社会领域、艺术领域也有很多的机会让幼儿孩子们来表演,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所以也深受幼儿喜欢,通过活动必然会产生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交往中获得快乐,从而更乐意合作。
        2.故事表演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有效途径之一。
        幼儿在园可以在区角游戏、户外游戏中获得合作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故事表演的形式更可以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我们常常会准备一些教具:头饰、服装、道具,这些教具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看到就会产生渴望表演的内驱力,然后老师再实施有效方法及策略,会在短时间内收获效果。
        故事表演一直以来就是幼儿园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很多幼儿园都会开展这类活动,但是在开展时大多都是给活泼、大胆的幼儿机会,内向的孩子少有机会,我们研究发现了让孩子通过故事表演越来越自信具体可操作的方法、途径及指导策略,期待让更多的老师关注内向幼儿的健康发展,让内向的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提高内向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幼儿从小建立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