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浅述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冯铁宾
[导读] 摘要: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日趋显露,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以实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的生态治理工程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1
        摘要: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日趋显露,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以实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的生态治理工程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采取河堤清淤、岸坡绿化及两岸防护等措施清洁型河道,从而保证河道的行洪排涝、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生态护坡技术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河道景观和自然生态要求的不断提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合考虑了水利、水文与景观等多门学科的河道生态治理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1生态水利技术的优势及应用要点
        维持系统的生态平衡为河道治理的基本依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综合治理体系,从而提升河道治理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综合效益。目前,中小河流水资源由于受季节气候影响存在季节性供水差异,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可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可对河道渗透量、蒸发量等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提高用水经济效益。另外,将先进的环保材料和技术应用于河道治理项目中,不仅可提高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而且为河道多样性物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应充分考虑河道的水土流失特征,综合考察整个河道的上下游、左右岸的之间的关联特征,按照一定的原则统筹规划各项生态治理措施。生态治理的要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加强对重要河段以及原生植被的保护,清理河底淤泥并对淤堵河道进行疏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临时防护的措施,如沉沙、排水、覆盖、拦挡等技术措施应用,在治理项目完工后应尽快恢复临时占地的原貌,对河道内的废弃物及时清理,为保护河道生态环境还要作妖植被恢复与景观绿化等工作。
        2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的应用优势分析
        2.1保持河道的蜿蜒性,建设自然化河流
        在蓄水性能方面曲折蜿蜒的自然河流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为水生动植物营造良好的栖息地环境,而且可为保证水生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建设生态水利项目时应尽可能保持河道的自然走势,这也是自然化河流建设的目标要求。通过优化水体生态功能特性和提升河道水体蓄积量,对于促进经济社会与河道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2构筑现代化生态化水网工程
        生态治理的另一关键目标是实现现代化水网体系建设,进而为水资源配置和河道治理规划提供参考。建立河流水系联网系统是实现各水系的水文水质状况及其水资源储备粮实时探测,对水系水资源的优化调度采用大数据平台来实现,为改善和维护河道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河道生态治理具有覆盖范围广、考虑因素多、实现难度大等特征,为实现流域内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的循环需要协调工艺各方面力量建设生态化水网体系。
        2.3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生态平衡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维持河道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为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代化设计理念尽可能的保持物种多样性,确保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水环境健康。另外,在生态治理时为提高河道的自净化能力,可依据河道污染物来源、水质状况、河岸地形特征采取工程或植物措施净化水质,例如根据水质状况、水深和水流大小确定具有净化水体的植物种类,在河道功能不受水质净化措施影响的条件下采取工程拦污措施,在郊野村落集中且风景观赏的河道内水质净化措施的应用较为普遍。因此,可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提升此类物种的数量和水质净化能力,促进河流内水流循环保持水生生物的可持续发展和总体平衡。


        2.4种植水生花卉
        充分考虑河道景观美化、行洪排涝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效能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要结合土壤条件、水质状况、水流速度及水深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水生护岸植物类型。在实际工程中宜选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且具有一定观赏功能的水生植物。此类护坡形式抵抗水力冲刷、淘蚀的能力相对较弱,并且部分植物的服役年限较短,所以要综合应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在流速较慢、坡度较缓的河道内这种护岸形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2.5建设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建设不仅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河道岸坡体系,而且属于目前较新型的生态护坡技术,对于河道固土护源、蓄水减洪和提升河岸植被生长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综合考虑项目区的地形特征、土质状况、河道施工特征等因素科学规划设计生态河堤建设,通过考察分析河道走势、地形地貌等特征并将河道划分为交替变化区、常露区和淹没区,然后结合各区域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护坡形式。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由多样化草皮、草种、复合纤维织物、反滤土工布等一体化新型护岸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防治河岸水力侵蚀、降低土壤流失、恢复生态系统和绿化景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应用实例研究
        某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河段治理总长18.36km,该治理项目主要包括:具体为:老堤加固3.832km,河道险工治理24处14.528km。护坡工程采取了生态水利技术,即采用生态砼预制块对部分迎水面亲水平台以上护坡,背水面铺设草皮护坡,亲水平台以下作砼护坡处理。河道生态治理措施有生态护岸、湿地工程、河岸绿化等,为进一步净化河流水质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设立封闭隔离措施、建设沿河生态带、生态护岸等综合治理工程,为恢复水系统健康,逐渐形成绿色生态长廊奠定了基础。该河道治理段具有降水集中、坡降大、洪水位高、汇流时间段等典型特征,较快的水流速度使得河流冲刷能力和携沙能力较强,河道内泥沙、悬移质等含量较高且岸坡的抗冲刷能力差,一旦发生洪水极易发生河槽淤塞、岸坡坍塌、河岸滑坡等灾害,对周边的村庄乡镇、耕地等产生损害。对此,相关部门批复了该项目治理方案。考虑了生态环境受建设工程影响作用的治理工程项目,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采取了生态水利技术措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当地生态环境受五河治理项目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永久占地、对土地的临时占用、原地貌破坏与扰动等方面,但是其影响范围和作用程度相对较低且未新增水土流失。在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中以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受工程项目的影响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影响程度和作用范围。建设项目的有利方面主要体现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河道防洪标准低、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总而言之,该建设项目对河道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暂时的不利影响可通过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免或最大程度的减低。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该治理工程时非常必要、切实可行的,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较低。
        4结语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懈的努力,在河道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扔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生态学、生物学和可持续发展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应用。为缓解河道生态系统受硬质护坡的不利影响,在工程治理建设中还要结合先进的技术经验,充分考虑河道治理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实现,从而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永肖,李立军.浅谈绿色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207.
        [2]李强.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6:30-31.
        [3]李富滨,张佩.城市生态水利设计新理念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5.7: 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