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80高强度混凝土配比的初步探索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刘志鹏
[导读] 摘要:本文以C80高强度混凝土为例进行了配比试验,总结经验。首先对高强度混凝土材料的各项配置材料进行分析,包括高效减水剂、水泥、骨料、掺合料等。

        天津固特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C80高强度混凝土为例进行了配比试验,总结经验。首先对高强度混凝土材料的各项配置材料进行分析,包括高效减水剂、水泥、骨料、掺合料等。而后,对试验方案与设计进行详细分析,细化到了每种材料的规格配置层面。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如石子掺配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分析、水胶比与胶凝材料对混凝土强度产生的影响等。
        关键词:C80高强度混凝土;配比;混凝土强度
        引言
        高强度混凝土是指使用水泥、砂石、矿物、高性能或高效减水剂掺和而成的一种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在C60~C100之间,特点是强度高、使用性能好,同时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具备较强的抗冻性与耐久性。尤其是在一些小截面、大跨度、重荷载要求的建筑结构中使用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1高强度混凝土材料的配置
        1.1高效减水剂
        规格在C60以上的混凝土水胶比对强度敏感性较强,同时,水胶比的数值较小,如C80 的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3。因此,为了保证掺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能够让混凝土流动性和坍落度得到精确调节,减水剂必须要得到技术人员的科学配置。同时,保证在不改变混凝土。性能与水泥用量基础上减少用水量,在高强度混凝土配置中较为关键。
        1.2水泥
        如果高强混凝土等级已经达到C60级或以上,那么在对其进行水泥配置时,最好选择标号在42.5以上的普硅、硅酸盐水泥。可保障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被控制在450~550kg左右。
        1.3骨料
        骨料的性质会对混凝土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混凝土强度与骨料的强度通常成正比。所以,采用岩石抗压强度在100MPa以上的石灰岩和花岗岩作为混凝土用粗骨料,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坚固程度达到工程建设的特殊要求。但是如果混凝土施工部位的特殊要求是密实度,那么就应选择小粒径骨料作为配置材料,防止混凝土内部出现缺陷或是空洞。选择细骨料时,要保证选择干净、颗粒均匀的天然粗河沙,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6~3.2之间。
        1.4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掺加,可让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更好,保证用水量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对混凝土密实度进行保证。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建筑项目的使用中,也会较为稳定,拥有较好的抗渗性能。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在对矿物掺合料的使用进行控制时,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但通常情况下,矿物掺合料掺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0%~30%。
        2试验方案与设计
        原材料配比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确定,现高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为80C的话,那么应将所有材料的使用量、配比比例、材料种类都进行科学确定,保证试验落实的效果更好,获得的结果具备更强的参考性与指导价值。
        砂:细度模数2.8~3.1,含泥量0.6,堆积密度1510kg/m 3 ,表观密度2610kg/m 3 。
        碎石:共有两种。分别为10~20mm一级(大石子),5~10一级(小石子),石子含泥量1.0%,压碎指标10%,针片状含量7%使用时应掺配,强度80MPa以上。
        水泥:P.II52.5R水泥,28d强度61.2MPa。
        外加剂:选择外加剂时,最好配置最新型的,可保证外加剂的作用效果更好。如减水剂,可以选择新型的LCX-9高性能标准型。同时,对掺量进行精确调控,保证获得更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掺量为1.0%时,减水率的实测数据为38%,掺量为1.1%,同时实测减水率为40%。
        粉煤灰:F类二级灰,细度可以达到1.25,同时需水量比为96。
        矿粉:最为常用的两种分别是7d活性指数为75%、28d活性指数为96%。这两种比率的矿粉适用范围较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80,因此,数据的具体还有一些细节需要科学设置,详情请参考表1。
        表1 混凝土配比信息单位(kg/m 3 )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石子掺配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分析
        从表2 的石子掺配与强度数据上可以总结到的是凝胶材料、外加剂掺量、水胶比等标准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A05强度要比A04,A06第一个等级。与此同时,将A05与A06被破坏后的截面进行对比,能够发现A05混凝土试件碎裂程度较大,而a06混凝土事件只是表面脱落,整体结构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在对混凝土截面构造进行观察时,可以发现c06大小石子交错有致、级配良好,大石子之间的缝隙基本都被小石子填满。因此从整体角度看,石子粒径偏小,但A05石子偏大。同时劈裂面一般在大石子破坏处,加上大石子由于缺乏小石子填充,整体结构的紧密程度也无法与A06相比。
        表2 石子掺配与强度数据
 
        通过以上强度比对结果可以了解到的是,高强度混凝土的石子级配、粒径大小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其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表现。因此,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施工人员最好选择连续级配且石子粒径小于20mm的石子。同时,石子强度变形不满足要求时,应对大粒径石子的含量进行减少,增加小石子的比例,让混凝土内部的空洞和缺陷得到填充,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如此,也是防止因粗骨料强度不足,给混凝土强度带来负面影响的重要方法。
        3.2水胶比与胶凝材料对混凝土强度产生的影响
        对表3上的数据进行对比,能够总结出的是水胶比在0.23以下时,强度可以达到80MPa以上,同时强度越高,水胶比越小时,要配合使用外加剂使用,掺量为1%左右。所以,还可得到的结论包含以下几点:
        表3 外加剂掺量,水胶比、用水量与混凝土强度对比
 
        首先,凝胶材料用量与水泥比重值、混凝土强度为正相比。其次,高性能外加剂掺量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从以上两个现象上可以总结到的结论是混凝土水胶比应被控制在0.23以下,同时外加剂掺量最好为1.1%。最后,通过实验对比,还可以发现的是外加剂掺量大于1.1%,在1.1%~1.2%时,用水量也会随之变化,需要增加到140kg/m 3 左右,此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工作性能,如混凝土的流动性、干燥后的结构稳定性等。同时,由于高强度混凝土配置强度与设计强度相比,是设计强度的1.15倍,也就是C80
        混凝土其配置强度应为92MPa以上,因此,水胶比此时可以进行降低,数值需要得到控制,可以由0.23降至0.16~0.17之间。
        表4调整后的高强混凝土配比参数
 
        因此,通过对上述结果分析,可以了解到的是配比比例需要得到调整,因此试配混凝土A07应运而生,详细的配比信息可见表4。同时,经过试验,发现A07的坍落度为230mm,混凝土的7d强度为71.7MPa,28d强度为93.2MPa,已基本满足C80高强度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可以实际施工中获得好的使用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外部环境与因素还是会对C80高强度混凝土的性能发挥产生影响,因此实际使用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细节调整。
        4结论
        对7组不同配比数值的混凝土进行试验,同时,通过外加剂掺量、用水量、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原材料性能等作为分析因素,查看这些元素的比值变化会对高强度混凝土试配结果产生哪些影响,发现可以对C80高强混凝土的以下要点进行确定:
        首先,混凝土强度在80MPa以上时,水胶比此时应控制在0.16~0.20之间。
        其次,高性能外加剂掺量应被控制在1.1%~1.2%之间,同时,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询问材料供应厂家,同时,外加减水剂率可高达40%以上。
        再次,石子的强度需要高于混凝土强度,应是混凝土强度的1.2倍左右,同时,石子最大粒径要小于20mm,同时在配置的过程中,要注意与5~10mm、10~20mm粒径的石子进行掺配,保证级配效果令人满意。
        5结束语
        高强度混凝土应用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经有较大的突破,同时,伴随时间的推移与技术革新,这种高性能混凝土可以让建筑结构的强度、韧性、荷载要求得到全面满足,同时将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庄晶晶,陈长冰.C8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废浆对C80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19,37(04):165-168.
        [2]周剑,任宝双,刘彦生.C80以上高强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综述及建议[J].建筑技术,2019,50(12):1516-1520.
        [3]范业侃,黄天贵,徐元义,孟繁春,高惠月,申和庆.C80高抛自密实大体积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技术,2019,50(08):950-952.
        [4]周文彪,周秀芬.C80高强混凝土配比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01):3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