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膀胱癌的优势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尹全宇
[导读] 经过大量的临床检测经验,人们发现,CT检查在膀胱癌中有着较好的检查效果,下面让我们来对CT在膀胱癌中的检查作用和价值进行简单的介绍。
尹全宇
(通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巴中 636700)
 
摘要:经过大量的临床检测经验,人们发现,CT检查在膀胱癌中有着较好的检查效果,下面让我们来对CT在膀胱癌中的检查作用和价值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膀胱癌  CT检查
一、CT在膀胱癌中的应用
盆腔CT能清楚显示膀胱粘膜和肌壁的变化。因此,CT对判断膀胱肿瘤的大小、范围、邻近侵犯、盆腔壁受累及远处转移有重要价值。盆腔CT检查简单,无创伤性。粘膜与膀胱壁之间的肿瘤,以膀胱壁局部增厚为特征。然而,由于膀胱壁各层的CT值或密度在CT图像上不易区分,CT无法区分肿瘤是局限于粘膜内还是侵犯粘膜下层。但是CT与超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清楚地区分肿瘤向周围、盆腔壁和远处转移的范围。膀胱壁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块或增厚块通常位于膀胱外侧壁和三角区,大小不一,呈结节状、分叶状或菜花状,基底部多为宽或带蒂。肿块密度较均匀,少数呈低密度坏死或高密度钙化。晚期肿瘤组织会扩大充满膀胱。如果肿瘤生长在输尿管开口附近,可能导致输尿管梗阻。部分肿瘤表现为膀胱壁局部不规则增厚,少数可累及大部分膀胱壁,边界基本清晰。增强扫描早期肿瘤结果有明显增强,晚期膀胱有造影剂充盈时,肿瘤呈低密度充盈缺损。CT对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判断准确率高,有助于显示膀胱壁外病变。CT扫描显示膀胱周围脂肪层因肿瘤侵犯而消失。应准确诊断为肿瘤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及盆腔壁,属D1(T4)期。肾积水常因输尿管梗阻而发生。但CT对C期(T3B)与D1期(T4)的鉴别诊断无实际意义。如果有远处转移,如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和肝、肺转移,则为D2期。肾盂积水常发生在膀胱癌因输尿管受累后。如果只看到肾积水,则将很难确定是T3B或T4引起的。MI期CT表现为转移,常见部位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转移和肺转移。CT可作为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检查的首选方法。CT诊断准确率为73%~77%。CT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指数为淋巴结直径1.5cm。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膀胱癌患者可常规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如果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则一般认为有转移,一般不采取进一步的步骤来确认肿大的淋巴结是否由癌转移引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可检验淋巴结肿大。
二、PET/CT诊断膀胱癌优势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男性。大多数肿瘤来自上皮组织,容易转移。早期、及时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随着PET/CT技术的发展和完善,PET/CT已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疾病追踪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
膀胱癌的诊断
目前,膀胱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很多。常规膀胱镜联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虽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无法观察肿瘤的浸润范围及是否有转移。此外,对一些膀胱内淤血或尿道狭窄的患者诊断困难,难以取得满意的诊断结果。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如螺旋CT在膀胱癌的诊断中可以更好地观察大小、形状、双向等基本形态,但其诊断和观察主要取决于解剖结构的变化,在肿瘤病变和转移的观察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PET与CT联合应用,以葡萄糖等人体代谢产物为显像剂,可以更好地观察肿瘤病灶的形态,反映肿瘤的代谢变化。PET-CT作为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学成像相结合的功能分子成像平台,在肿瘤转移检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正常组织器官相比,肿瘤部位可明显聚集成像。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18F-FDG是从泌尿系统排出的,显像剂在肾脏、输尿管和膀胱中的摄取和分布较高,18F-FDG在膀胱内滞留的诊断和观察困难。临床诊断的患者多采用饮水或给予速尿干预,反复排尿,降低膀胱内放射性本底。延迟放射性同声传译结果显示,其诊断效果与常规CT相似,并且能够较好的检测出癌症的转移和浸润情况。
三、影像检查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膀胱癌的CT表现为肿块向腔内突出,局部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平扫病灶密度高于膀胱液,且多呈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侵犯并累及周围组织时,可见周围脂肪层消失或模糊,甚至有软组织肿块;输尿管侵犯常导致肾积水;膀胱精囊角消失提示可能累及精囊;前列腺侵犯常表现为前列腺边界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结合血尿史和CT对膀胱癌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早期膀胱壁小于1cm的肿块,如果膀胱充盈情况不好,则容易出现漏诊情况。膀胱充盈时膀胱壁厚约1-3mm,部分充盈时膀胱顶部和底部显示不良,而膀胱三角区是肿瘤高发区之一,充盈不良易漏诊膀胱三角区早期肿瘤,故在CT扫描前,病人需要喝水来填充膀胱。
另外,CT不能区分膀胱乳头状瘤和膀胱癌。反复膀胱炎症引起的膀胱壁广泛增厚常难以与膀胱癌鉴别,但前者较不易发生局部壁隆起性改变,较少有无痛性血尿史;后者常在膀胱癌的基础上出现局部肿胀或壁外脂肪组织浸润广泛增厚。
膀胱癌IVU表现为膀胱充盈缺损,膀胱壁不规则、僵硬,输尿管受累时未见受累到肾部;小病灶很容易漏诊。
四、影像学检查在膀胱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IVU虽能发现膀胱充盈缺损、膀胱壁不规则、僵硬,但术前不能分期。膀胱肿瘤的准确分期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文献报道的CT术前分期准确率为64.0%-92.6%。虽然CT对判断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但经CT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发现,8%的病例CT分期较低,显微镜下肿瘤浸润范围较CT宽,因此CT对膀胱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有限,尤其是t1-t3a期,CT往往难以准确鉴别。CT常被判定为t3a期的准确鉴定方法,而手术证实浆膜表面已侵入周围脂肪层。但膀胱外浸润、盆腔转移及淋巴结肿大患者T3B以上的CT表现更准确,能更好地显示远处转移。
    主要原因是低估了肿瘤对邻近器官的侵犯,因为CT主要依靠与器官的脂肪界面来判断周围组织是否受到侵犯。当脂肪界面缺乏时,很难确定是否有轻微的脂肪浸润。
   目前,CT扫描是诊断膀胱癌的良好影像学方法。CT检查不仅对膀胱癌的检出率较高,而且可以观察肿瘤累及膀胱的范围和程度、邻近脏器的侵犯情况、淋巴结的远处转移情况。据报道,CT对膀胱癌的检出率为97%,对膀胱周围脏器侵犯的检出率为93%,术前分期准确率为87.7%。
参考文献
[1]杨滨,董健,王鹤,等.多排螺旋CT对膀胱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2):1842-1844.
[2]赵红星,钱宇锋,王荣江,等.化疗栓塞及CT增强程度与膀胱癌细胞核DNA含量相关性[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2):230-232,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