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5月   作者:左杰
[导读]

左杰    湖北省十堰市五堰小学  湖北  十堰  442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5-106-01

        学生作文既表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又是学生的生活写照。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一次习作,就是学生的一次生活体验。它能帮助学生回忆过去,总结经验,明辨是非,让学生对周围事物,自己的所为有一个客观的新认识,从而学会做人。《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作文写作概括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可见,作文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它和阅读教学一样,也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对学生而言,写作可以使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增强,同时,还能积极体验生活,体验生存之道,形成良好的美德。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写作,就是教会学生记录生活,因为学生写作的基础是源于学生生活经验之上的,脱离了生活实际,就等于失去了写作的素材,即使写下来,也只是空话、假话和套话了,更不用说什么真实情感了。然而在现行的教育教学中,总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学习兴趣淡薄;语言表达能力差;文章内容不真实;词汇、语法、修辞不会使用;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写作经验;作文写后修改草率,不愿使用工具书;叙述顺序、标点和分段不合理等等。导致学生写作水平停滞不前,所写的文章乱不成文,主题四分五裂,有时就连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写什么,如此这般,教师就只有慢慢推敲的份了。笔者认为,在当今的小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教师自身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不透彻
        作为课改一线的任课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如果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就可能导致教学失调,轻重尺度失衡,使课程标准成为一种摆设,达不到教育教学预期的效果。比如说,在一、二年级的写作,我们只能按一、二年级段的目标进行教学指导,而不能越级,用三、四年级的目标去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三、四年级的写作,也不能用五、六年级的目标去要求,否则,只会事半功倍,徒劳无功。有的老师为了急功近利,不顾学生的感受,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强压给学生,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教学效果节节倒退。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段的学生作文作了明确要求,那就是小学生作文,只要做到内容真实、具体、语句完整、通顺就行了。在小学阶段,只要能在此基础上,做到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写的时候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有个次序,逐步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就达到了小学段的作文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对学生的习作要求过高,否则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挫伤广大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欲速则不达。
        二、学生写作兴趣淡薄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没有兴趣就等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总结,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四点:一是语言表达主次不鲜明;二是词汇修辞标点的运用没有精心考虑;三是分段与修改随心所欲;四是情感体现不真实。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比较多。首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积累的词汇太少,致使在写作过程中,无法用词或无词可用。


其次,在阅读训练上,阅读量不够,阅读主动性差,训练力度薄弱,也会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第三,口语表达与综合性学习活动训练不到位,也可能产生上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形成问题的原因,教师们该如何做呢?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方法和观念,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教育质量。二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的词汇量不断增多,修辞运用自如,分段合理,标点准确。三要开展活动,丰富生活,拓宽视野,收集素材。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找到可写的素材,摆脱写作时空虚的精神状况,真正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三、学生综合素养是决定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关键
        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包涵学生的智力发育、性格特征、认识水平、记忆能力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因而,在同一年龄的学生,就表现出的明显的学生差异性,制约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各方面素养较强的学生在写作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能轻而易举地学以致用,而且这类学生的表现力特别强,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并能主动寻找写作素材,不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在各方面素养都薄弱的学生,其写作水平明显亚于前者,在写作过程中,处处受阻,学习接受能力也较差。因而,在写作教学上,这部分学生是重点辅导对象,如何照顾这种差异呢?首先,在每次习作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习作要求。这样,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照顾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其次,在习作练习时,教师要重点辅导各方面素养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让他们学会借鉴、学会查阅资料,学会观察,收集素材,慢慢过渡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的写作境界中来。第三,在习作完成时,教师要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写好结尾,抒发情感,力争使文章前后照应,一气呵成。
        四、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学生完成习作后,要给予学生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是语文教师都感到棘手的事,评价合理有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评价不合理就会挫伤学生的心灵,导致学生写作情绪低落,丧失自信心。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呢?总结一下,大致有三点。第一,评价习作的内容,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主要围绕习作的内容,情感以及所要表达的中心进行评价。如,让学生评价习作的语言表达所用的词汇、修辞、标点和分段等方面的合理性。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修改病句。教师评价则采取精神鼓励和总结学生评价相结合,推广学生写作上的成功之笔,鼓励学生积极修改文章,直到满意为止。第二,评价学生习作上的得失,同样采取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和学生一起找出习作中的亮点,精妙之笔,作为今后写作的借鉴。找出习作中的不足,以及解决的办法,努力修改文章,直到行文流畅。另外,还要帮助学生体会他人习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写文章不光要写好文章,更重要的是如何向读者展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第三,评价习作的中心思想。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借助前面的评价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写文章的意义及作用,评价时,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地评价学生和鼓舞学生。
        总之,在一线工作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习与工作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自主去写文章,写好文章,不受约束地创作作品,把写作看成一种乐趣,一种生活方式。慢慢地懂得欣赏写作,热爱写作,对周围的事物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