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研究 许曦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许曦
[导读]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和维持正常运营秩序最基础的条件之一。笔者以自身参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经验,剖析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应对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问题;应对研究
        一、什么是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对生产技术经济活动所制订的各种规则、章程、程序和办法的总称。主要包括生产技术规程、管理工作制度和各种责任制度[1]。
        二、企业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制度体系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与日俱增。除打造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以赢得市场份额之外,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标准化、模块化、流程化的整合升级,内部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亦是促进企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产出效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一手抓企业技术产能提升的同时,另一手紧抓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以实现企业管理不断优化,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利用科学的运行机制促进企业夯实基础,为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也是企业战略发展规划落地实施的需求。企业制度体系的搭建以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规划要求为中心思想,紧跟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的方向,依据企业的发展思路不断调整并完善。
        第三,企业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通过不断与时俱进地对已有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从而达到更优的状态。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企业更具前瞻性眼光。
        第四,企业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使得内部各单元权责划分和协同关系不断清晰,各项工作推进做到有制度可依,也有利于企业打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首先,搭建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第一要素是人,具备完成该项工作能力的人,所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搭建人员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层级一般可分为:
        1、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委员会,负责统筹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可下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归口管理;
        2、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按职能分工,各分工单元负责本单元的子体系建设。
        第二,由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委员会组织,各分工单元参与搭建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构架。根据企业战略发展规划要求,对应每个分工单元职责,分类别分层级构建各个子体系。
        第三,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按设计、建立与完善、实施与优化逐步推进。
        1、设计体系框架,分类分级设计制度模板,明确管理制度流程并对应设计管理信息化平台功能等。
        2、以具体的管理制度支撑体系建立,但制度发布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须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市场形势变化、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目标调整以及制度在实际运用中收到的反馈意见等进行修订和完善。
        3、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协同配合生产活动,提高生产的管理效能,促进生产发展和业务拓展。所以制度的实施须融入生产,不断优化调整,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破时间空间的阻隔,实现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
        四、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对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有些企业领导本身就不太重视企业制度化管理,多数情况下以发通知或者行政文件的形式指导工作。这种总是采取“一事一议”的管理手段不便于工作流程化、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程度也低,而且难免不出现执行标准不统一,权责分工不清晰等问题,从而大大降低管理效能。
        第二,不乏许多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管理制度的关注度也不高。只要与本职工作无直接关联的,甚至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制度,都漠不关心。这样就导致很多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也难广泛地获取反馈意见,从而不利于管理制度的优化升级。
        所以,企业必须自上而下树立起正确的管理观念,提高制度化管理的思想意识。企业可以通过会议宣讲、发放管理手册、问答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管理制度的宣贯工作;也可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意见留言箱等方式,让普通员工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来。


        (二)对参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人员能力培养不足或人员接续力不强
        首先,有些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制定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并不健全,导致这些企业管理人员都只能依靠自学成才。在缺乏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引导的前提下,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和成长不但要走许多弯路,还难达到效果,事倍功半甚至不进反退。而那些看似自学成才了的管理人员常常又被安排参与制度的编写,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这些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思维得不到有效提升,编写出来的管理制度的质量又怎能得到保证呢?
        第二,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稳步提升的过程。只要这个企业没有关门倒闭,这个过程就会一直存在并行进。那么维持这个过程良好发展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管理人才投入,贡献他们的管理思想来丰满这个体系。从这点看,企业管理人才的接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企业管理梯队打造不成功,管理人才出现逐代衰减或者断代,将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水平的下滑,不但会影响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质量,更有甚者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所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人。企业人事主管部门要把好选拔管理人才的关,不断健全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分层级分岗位做好人才培养和人员储备工作,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团队,也是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持续原动力。
        (三)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动态化管理不及时
        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根据企业自身管理和业务需要、战略发展目标方向等进行建立并健全,但往往有些时候,制度体系建设跟不上业务拓展的步伐。可能一开始由于企业没有相关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索前行,但是一旦自身总结出管理经验之后,相应的制度体系还是应该及时建立健全起来,这样也有利于今后类似业务的开展。
        另外,对于已有的管理制度,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分工单元职能调整或者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需要改进等情况下,也应及时对已发布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整合或废止。
        所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应该要体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步调,这样才不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处于被动的状态,就好像“脚上要穿着适合的鞋子才能走的更远更稳”。
        (四)管理制度编写质量不高,导致落地实施效果差
        1、管理制度编写缺乏广泛调研
        很多情况下,管理制度的编写人员并未参与制度管理对象的实际工作,而仅仅只是站在自身管理的角度来编写制度。制度编写完成后,表面上看管理流程顺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也满足管理需要,感觉各方面都考虑的挺仔细,但是就是推进实施的时候很费劲,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制度编写之初,闭门造车,缺乏广泛的调研,导致制度成品看似合理,但脱离实际,制度好看却不好用。
        所以,在制度编写之前应该深入了解该制度管理对象的各项情况,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思路;另外,要多收集同类型企业或者上下级企业相关类别的管理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吸收其好的经验做法,再结合自身企业工作实际来进行制度编写工作。
        2、各管理制度之间交叉或者协同部分设计不严
        各子体系内部或者各子体系之间难免会出现管理制度交叉或者需要协同的部分。但往往在这种交集的位置,各个相关联的制度可能出现权责划分不清晰,制度管理范围边界模糊,执行标准不统一等等问题,导致各制度相互打架,执行制度的人员不知所措。
        所以,在编写制度时,涉及到须多个分工单元协同工作的部分,按照分工单元职责划分,事先沟通到位,明确权责;另外,须逐一对照与本制度相关联的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条款内容,以免造成管理范围重叠或设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3、管理制度缺乏流程化设计
        管理流程化可以大大增强管理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很多企业并未注重管理制度流程化设计,导致很多可以模块化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仍然处于“跑断腿”的状态,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在管理节点和过程控制方面也难有好的收效。
        所以,在管理制度编写时,应尽量将可以模式化的管理项目进行流程化管理,并可配合使用管理信息平台一类的网上办公软件实现流程化工作无纸化。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可以实现节点控制,以免管理过程偏离方向。管理模块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也将不断提升管理制度的控制能力。
        综上所述,想要发挥好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在企业管理和生产上的效能,就必须筑牢制度化管理的思想意识,重视管理人才培养,让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常态化、动态化,着力提高制度编写质量,促进制度落到实处,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何盛明. 财经大辞典: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