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地区农村教育的几点困惑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期   作者:王韧
[导读]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对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学校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基层教师待遇明显提高,贫困家庭学生能享受国家贫困资助,特别是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的实施,让许多走读生安心于课堂,也有不少偏僻地方的学生有校车接送,农村教育也确实在发生变化.本人从事于农村教育二十几年了,亲眼目睹了农村教育的巨大变化,对农村教育深有体会,但对现在的农村教育现状,一直感到有些困惑,所以提出几点和大家共同探讨,希望同行们能给予指导。
   一. 学校规模逐步缩小,但配套设施确在逐渐更新
         其一是农民带着全家进城务工,导致学校生源随之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有的家庭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想后代走他们的老路,就想办法在城里租房,甚至买房,把子女送到条件好的学校,其三是一些农民不想要二胎,导致适龄儿童减少,配备教师人数也就减少,学校规模也就逐步缩小。
         而相反,现在国家正在实施均衡发展教育策略,缩小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的资源配置差距,例如:我们这所便远的农村中学,今年就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场地,进行重新的基础设施和器材资源配置,和城里学校几乎都是一样的,但这些资源配置之后,学生数还是在迅速地下降,那么这些资源是否浪费了,如果不投入这些资源,学校的发展前景又会如何呢? 这样我感到很困惑。
         二,育人观念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有了大批剩余劳动力。因此,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有的将孩子带在身边,但大多数将孩子留在家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和监管,有的寄托在亲戚家里,于是这些隔代长辈便挑起教育孙辈的任务,这种教育现象,我们称隔代教育。目前,农村学校中,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
         隔代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隔代人对孩子特别溺爱,由于他们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把对孩子的爱,错误的理解为是为孩子们好,一种是孩子在花钱上,不能比其他人差,觉着他们这一代人苦日子过的够多了,不能苦着孩子,最后形成了攀比之心,虚荣之心,久而久之,满足不了他们的这种心愿了,他们会去小偷小摸,以至于严重的走上犯罪的道路。另一种是我家的孩子不能吃亏,他们的所谓“吃亏”,不是学习上的,而是打架骂人上,不能亏了,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家长会到学校闹,占便宜的觉得理所当然,这也是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的原因之一。

再有一种是隔代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存在着问题,使许多孩子变得性格孤僻,脆弱,有时很任性。
         其次,就是隔代教育与现行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主要问题。因为隔代人所受的教育多数是很低的,有的甚至初中文化都没有,用他们的知识水平去辅导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那实在太难了,基本都是不可能的,结果是隔代陪护的孩子,多数完不成作业,完成的有部分抄袭别的同学,长此以往,学习的越来越少,老师教起来自然很费劲,这些孩子升学是不可能的,教学质量提高不上去,影响学校的升学率。
         还有就是祖父母中途发生事情了,如:生病,去世,意外的事故等情况了,造成学生中途辍学,有的随父母务工去,有的去外地上学,有的看学习没希望了,去学技术,这也使农村学校学生数减少,没有生源,升学率想要提高就更难了,这也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村学校招生更难了。
         三.农村教育现状,社会舆论也起了一些负面影响
         1,教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教师的发展,最近几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他们大部分都分配到农村,但农村教师和城里的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特岗教师思想不稳定,不安于现状,一有机会他们会放弃教育这个职业,这样农村的师资力量就会不足。
         2,教师的地位嘴上喊的响,地位高,待遇好,而实际却恰恰相反,农村教师也没有车补,油补,,同样在农村工作的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就享受车补和油补,还有其他方面的待遇也比教师好。因此,社会上有这样一句话“啥都不会了,去当老师吧!”这也是对老师职业的侮辱。
         3,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家长,社会舆论有时压的喘不过气来,教师职业也成了高危行业。家长对学校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安全问题,在学校一有磕磕碰碰或学生打架家长就找学校事,说教师不负责任,老师批评学生重了说不尊重学生人格略对学生惩戒,就要上告到教育领导部门,使教师丧失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动力。
         以上这几种现象都是造成农村教育困难的主要原因。
         国家实施的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缩小城乡差距,从硬件到软件,从民办教师到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从传统的教育到教育理念更新,这是非常正确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农村教师一定要把政策落实好,虽然农村教育很艰难,但即使将来的农村学校只有一名学生,我们还是以育人为本,让学生学有所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