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新兴媒体也在不断出现,这样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所承载的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信息碎片化的当下,个人的言论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公众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满足,海量的信息和互联网都为话语权开辟了新的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体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碎片化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路径
引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大众的话语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互联网所存在的信息资源具有快速传播、交互便捷等新特点,这些变化极大的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实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中,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保持高校思政话语权的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且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和信息碎片化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碎片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的时代意义
互联网的发展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新的改变,依托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加快了交互和传播,进一步影响了社会舆论,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出现,以及快速的传播速度、承载信息的体量较小、使用方便、互动性较强的特点,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加速了碎片化信息的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运用碎片化的传播进行有效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时代正处在快速变革之中,海量的信息和碎片化的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是特定教育主体的价值主导权,在信息化传播视域下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引导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兴的媒体逐渐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碎片化传播的信息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起了较大的影响,而高校阶段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难以针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因此,在高校要重视解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应对它挑战,首先要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出现的问题,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碎片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没有充足的时间浏览更多的信息,于是人们开始习惯运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信息的浏览和传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介生态也进一步得到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信息浏览和传播。虽然碎片化传播符合当下青年大学生分享信息自由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话语权带来了较大挑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的出现导致教育者的信息权威被进一步削弱
高校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理论教育为主导,以课外实践为辅助,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在课堂教学的体制下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和控制权,相对而言站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把握着话语权的导向。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所教授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整理的,这样能够保证教学效果的可靠性。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了新兴媒体,同时也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媒体的出现也更加符合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但在改变信息获取和传播途径的过程中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也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权威性。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途径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人们能够在生活中通过新兴的媒体进行信息互动,并且能够平等的获取信息,针对相同的事件每个人都有发表个人观点的自由,并且也有相应的途径,这样的变化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
(二)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冲击了教师的行政权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借助新媒体畅所欲言,表达自身的见解并且拥有相应的平台和途径,这样的特点也导致信息资源泛滥,使得当代青年大学生在获取巨量信息的过程中难以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分析,碎片化的信息在大量传播的过程中,导致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相互竞争,中西方文化也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互不相让,在此过程中,西方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与东方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大多数人在文化冲击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文化,盲目否认传统文化的价值,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行政权受到冲击,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认知,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如果教师强制使用行政权,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降低了教学效果。
(三)碎片化传播导致学生话语权滥用
碎片化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加区分,因此良莠不齐,且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样的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话语权向学生倾斜,高校学生逐渐成为参与者和发起者,而由于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碎片化信息传播的特点满足了其实现话语权的强烈渴望,他们针对时事热点问题和社会民生问题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而在此过程中高校学生更多的以公民身份参与到事件的讨论和议论中,由于这种权限不断放宽,信息发布的标准不断降低,导致学生的言论不受控制,使得一些与主流价值观不相符合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导致青年大学生在此过程中滥用话语权。但高校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并未成熟,难以分辨大多数信息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对于时事热点和民生问题缺少哲学思辨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进一步加剧了话语权的滥用。
三、碎片化传播视阈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路径选择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主流价值观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增强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且让学生拥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握话语权首先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引导,对外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任务,在碎片化传播视域下,要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正能量教育,不断倡导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此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把握话语权,促进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形成。
(二)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实现话语权的平台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掌握着信息的主要来源,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再进行传播,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由于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拓宽了信息的来源,学生也成为信息的接收体,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思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掌握学生对碎片化传播信息的掌握情况,和对信息的价值判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完善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的把握话语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坚定政治信念的构建。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依托互联网络加强官方平台的建设,为学生建立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的平台,并且以主流价值观为引导,加强话语全发布平台的管理,高校和思想政治教师在平台上应当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通过不断的引导向学生传递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并且通过相应的手段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素养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引导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扮演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角色。高校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尤其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主体,包括辅导员、思政教学部、相关管理人员等等,教育主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时,要充分把握当下的时代特点,不断学习新鲜事物,利用其掌握话语权的优势实现更好的引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书,还要进化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在广阔的生活天地中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引导
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在高校的环境中不仅体现出了高校对学生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尊重,也包括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和学生个人价值实现与满足, 同样包括教师对学校的责任和贡献。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主题,在碎片化传播试一下,教师要运用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客观规律,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转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当前的信息碎片化传播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要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也要成为学生的真切朋友,利用这样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致力于构建平等的话语权,这样学生才能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顺应教师的引导。你用这样的育人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也能促使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利用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样,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形成需要教师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承担好自身的义务,不断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构建良好的话语权体系,通过重视教育提升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引领。
结语:
综上所述,在碎片化传播视阈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平等的话语权体系,尊重学生运用话语权进行自我表达,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刻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钟世潋.碎片化传播语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认同功效及实现[J].当代职业教育,2017(03):90-94.
[2]李才红.网络信息碎片化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0):46-47.
[2]徐 晶,杨婧.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7(06):201-204.
[2]刘立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基于“信息碎片化”传播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2):178-180.
本课题系2017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碎片化”传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构研究》(项目编号:L17BSZ018);锦州医科大学2020年学生工作科研项目:《"微传播"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sgzkt202001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杨英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出生年月:1978.05 性别:女
籍贯:辽宁省朝阳市 学历:研究生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