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采取措施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这不仅是用户提出的要求,更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自身需求。在用电故障中大部分是由配电网故障引起的,所以降低配电网故障的发生,实施行之有效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文章概述了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意义,对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提升供电可靠性的解决方法,望能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中的重要环节,位于电网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其供电可靠性水平直接影响着用户的正常用电。当前正处于配电网改造行动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为配电网的规划改造和运行维护提供一定的指导。
1、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意义
配电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衡量持续供电能力的重要标准,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统计阶段内,配电网针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的总小时数与统计阶段小时数的比例。随着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发展,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内容。配电网直接与广大用户进行连接,其属于电力系统向广大用户分配电能
与供应电能的重要部分。中压配电网主要进行街道、乡(镇)的覆盖,然后再利用低压配电网延伸到具体的每个用户中,而这个庞大的供电网系统中,只要某个设施出现故障,亦或是进行检修,则会导致供电中断的情况,会对人民群众以及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加大配电网的改造与优化力度。才能有效满足电力业改革发展的相关需求。
2、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2.1设备和线路因素
设备和线路是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直接因素,也是配电网正常运营的可靠支撑,一旦这两个方面出现问题,配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均会大打折扣,其主要通过配电网的容量和裕度进行影响,降低了供电效率,干扰了其结构性能,进而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2.2负荷及结构因素
这两者也是配电网安全运营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两者出现问题,必定会对配电网的布局实施干扰,导致供电问题,比如:如果结构过大,就会造成供电半径过大,也增加了配电网线路的损耗,负载越大,电能资源 必定消耗越大,一旦其中的某一结构出现问题,则会诱发其他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区域性瘫痪,电能浪费等。进而影响负荷的分配、容量及功能,导致配电网可靠性不佳。
2.3管理和维护因素
这两者对于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管理和维护不当对于配电网整体可靠性均会产生消极影响,配电网运营具有周期长、设备易损坏等特点,所以管理维护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当管理和维护工作跟不上时,极易发生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情况,甚至发生设备损坏、故障事故等严重问题,此外,还要尤其注意管理和维护过程中自然灾害和人为影响因素,确保保障配电网的科学性。此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比如对于公共电力设备的偷盗、对于一些导电性物体实施高抛、严重交通事故等问题,都会造成电线杆的倾倒、线路的短路等问题。
2.4非故障停电因素
现阶段,计划性停电是引发非故障停电现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通常表现为检修性停电、工程建设型特点等计划停电类型,而这些计划性停电次数已经超过总停电次数的一半。输电线路改造、预试、检修, 配电网改造、检修等计划停电是引发非故障停电的重要因素。部分变电站的设施检修、改造会产生停电现象;超过35KV 的输电线路架设以及配电网相互跨越时也会产生停电现象。 而这些计划性停电已经成为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3、提高配电网可靠性举措
3.1合理规划配电网
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和运行方式是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在配电网的规划过程中,首先应以满足负荷增长和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做好总体规划,并针对当地电网供电可靠性薄弱环节相应地调整规划内容。其次,应做好负荷预测工作,合理安排电源点和变电站,充分考虑变电站的容量和位置,确保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并保证足够的备用容量。然后,应做好网架的规划建设,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重要负荷应采用多回路供电、多分段连接、环网等可靠性高的方式供电,保证系统对用户的转供容量和能力。最后,还应对系统进行薄弱环
节评估,找出可靠性差的线路,对其进行改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加装隔离开关或熔断器以及联络开关,从而减少因分支线路检修或故障而对主馈线造成的影响。
3.2提高电网元件可靠性
配电网元件的可靠性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升元件可靠性可有效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主要提升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电网元件的质量。在配电网中,一个元件故障就可能导致下游负荷停电,单个元件可靠性的高低对负荷点供电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尽量选用可靠性高、性能良好的电网元件。
(2)及时更换老旧元件。可修复元件的故障率一般呈浴盆曲线状,使用年限过长、型号老旧的设备故障率相对较高,发生故障造成用户停电的概率也比较大,对其进行及时更换,可有效减少用户停电次数。
(3)提高电网元件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在沿海地区和雷暴频繁的地区,应采取有效的防风和避雷措施。
(4)提高配网线路的绝缘化率及增加电缆的使用率。运行经验表明,绝缘线路的故障率要低于裸导线,电缆线路的故障率也比架空线路低。
3.3加强运维管控水平
加强配电网的运维管控水平,可在配电网运行 阶段尽可能减少用户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主要包括如下措施:
(1)加强停电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故障响应速度,为抢修人员配备先进、便捷的工具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迅速安排人员前往现场抢修,缩短停电时间。
(2)加强对电力用户的安全用电宣传以及用电安全检查,减少因用户用电不当而引起停电的次数。
(3)合理安排状态检修,推广带电作业,降低计划停电次数和时间。
(4)按月开展配变负荷监测工作,对迎峰度夏、春节保供电等负荷高峰期应重点监测;对于出口电流不平衡度超过 15%且负载率大于 60%的配变,应调整三相负荷平衡;根据相邻台区配变负载及用户分布情况,合理调整台区供电范围,提高台区电压质量。
(5)加强对用户设备的监督和指导,平衡分配新接入用户负荷,对用户接入后的电压水平进行预判,减小因为用户的因素对电网无功、谐波和电压等方面的影响。
(6)加强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和主变有载分接开关运维管理,消除无功设备缺陷,根据动作次数和运行时间合理安排电容器开关、主变有载分接开关的检修。
4、结束语
配电系统可靠性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由于电力系统具有发、供、用同时性的特点,及配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在对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过程中,应当同时注意改善由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直到运行检修维护等各个阶段,以及由发电、输变电、配电以致用户各个环节的
管理工作。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或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周或发生故障,都将对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郑晶晶.10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06.
[2] 胡吉祥.供电企业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03.
[3] 余林益. 探讨0.4kV低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措施[J].科技风,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