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控制工程质量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4期   作者:王腾飞
[导读]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出房屋渗漏、屋面裂缝严重的经济纠纷,

         摘要: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出房屋渗漏、屋面裂缝严重的经济纠纷,还有“楼倒倒”、“楼歪歪”等新闻,问题的背后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利有直接关系。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来说,需要施工人员、监管人员的重视,合理进行人员和物资的配置,同时需要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措施,进而有效保证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本文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现状与问题入手,并分析如何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希望对相关研究具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质量;控制;策略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依然有部分建筑工程对工程管理工作缺乏关注,未能意识到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素的复杂性,使得施工期间可能发生施工安全问题,对施工进度与质量也会造成不利影响,以下就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现状与问题
         整体看来,在我国建筑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施工单位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实现了对人员、材料、设备以及进度、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从施工前期的准备环节到验收环节都有专人把守,为工程如期、高质量交付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部分施工单位未能有效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施工管理和保证施工效益的根本,但是在部分工程项目中,没有结合项目实际以及施工单位自身的情况制定出管理制度,导致在施工管理中存在重视诸多问题,比如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出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对材料的采购以及质量管控力度不足,存在工程质量管理较为混乱的情况,随之也造成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下降的问题[1]。
(二)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
         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很大,部分大型施工项目有由多个施工单位共同参与,其中一些分包工程的队伍中存在未经过考核与培训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不能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同时自身的安全意识也较为缺乏。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或者不能及时指出施工技术问题,导致施工人员技术不能得到提升。此外,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导致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三)质量管理人员的缺失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主要参与工程建设,而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监管,需要根据施工管理制度、材料验收标准进行相关工作,所以对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很高要求。不过目前部分施工单位没有自身的专业质量管理人员,而是依赖于入场监管以及施工人员的自检自查。还有部分质量管理人员是其它部门的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的检测手段,不能为材料的质量监管工作提供保障,需要施工单位对该问题加以重视。
二、如何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
(一)阶段性管理策略
1加强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
         在该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主要是准备施工文件、做好施工勘察、统筹施工人员与物资、分析施工进度、做好施工的成本估算,通过这些工作可以为后期的顺利施工提供巨大的支持。具体说来:首先,管理人员要与技术人员一同分析施工图纸、施工流程,同时要保证建立出系统的人员考核机制以及奖惩制度。其次,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比如对施工流程是否了解,项目经理对工程的掌握情况,施工单位是否编制出预算等。
2施工期间的质量管理
         施工期间的管理水平直接对项目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首先质量管理人员要监督施工单位是否实现了按图施工,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其次,对施工单位以及各个施工工序进行质量监督,发现是否存在为加快施工进度而出现偷工减料或者违规操作等行为。再次,管理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加强管理,分析是否存在施工进度不合理的情况,如果施工进度缓慢,需要及时和企业说明情况,必要时采取整改措施。最后,整个施工环节都需要建立工程师落实自身的责任,对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问题及时制定出解决方案,如图一:

         图一:施工期间工人的规范操作
3加强施工后期的质量管理
         施工完成后,项目进入到竣工验收阶段,需要管理人员结合施工图纸分析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把建筑目标、施工材料、建筑成品相关联,进而对项目质量的系统评价。在质量检测中可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然后生成评估报道。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关的质量标准,分析出现质量问题原因,并且出具整改方案。在标准的制定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行业标准进行[2]。
(二)制度与人员上的管理策略
1完善监管体系
         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需要施工单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为了避免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事故发生不能追责的问题,需要施工单位明确相关人员和部门管理区域,进而保证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后进行追责,根据相关的制度进行处罚。其次,建立人员编制制度。在施工现场,往往会存在多个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多个工序的负责人参与施工与管理,容易出现施工秩序混乱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人员的编制和管理,确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而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如图二:

         图二:质量监管体系
2重视人员培养
         管理人员素质对施工管理效果的作用十分显著,如果工序安排不合理,发现施工问题不及时解决,都将对施工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施工单位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进而及时对施工问题进行解决,随着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也会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更加规范的进行施工。此外,施工单位要组建一支监管队伍,定期进行考核与培训,有效融入绩效考核的方法,进而对监管人员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形成人人重视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工程规模部分扩大、数量不断增多的背景下,需要对施工质量问题、进度问题和安全问题重视起来。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需要从设计环节、施工环节以及后期的验收环节将质量管理策略贯穿其中,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完善监管体系、重视人员培养,这样才能让管理更加规范,为打造高质量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谦.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J]. 建材与装饰, 2018,(018):210.
[2]屠念浔.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01):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