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三年级开始正式的接触作文写作,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不同,作文的书写要求要更高,因此有许多学生就不能够很好的转换写作思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的写作素材得到丰富,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就可以达到以上要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中写作,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以正确的方式打开写作的大门。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开放式”教学
与看图写话相比,作文的习作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就会感到写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由于生活阅历少,写作素材也不够丰富,许多学生在写作之前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思考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文充满恐惧的心理,这对以后的写作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从多个角度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善于记录的能力,使学生在写作中有更多的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保持一个愉悦的状态。
一、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激发习作兴趣
三年级可以作为学生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出现对科目和学习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时会偏向于了解自己更加感兴趣的科目,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学科偏科现象。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构建语文课堂时主要以新颖、活泼的课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自由创作。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取材,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完成一篇习作,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1.1和谐关系,优化心境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较为简单,因此对于教师的情感就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科目的看法。如果学生对教师充满了喜爱和信任,那么学生在学习这门科目时也会更加的努力和认真,并且对于教师的点拨和教育也会更加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就要积极地构建好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次数,在课下教师可以与同学一起谈心玩耍,融入到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这样就可以快速的拉近师生的距离,在课堂上就会减少对作文课的抵触心理,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学生就能够快速的积极的融入到作文课当中。
1.2创设情境,点燃欲望
学生在写作中如果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够完成一篇优秀的习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建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感受,一旦有了题材,就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写作的主题为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例如在汶川地震中,有一位母亲用身体为三四月大的宝宝创造出一个避难所,母亲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为孩子创造了生的希望,在宝宝的包裹里面放着一个手机,上面有一条编辑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借着这个感动人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自己无时无刻的关怀。接着教师可以让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一个能够从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小故事。由此可见,情景的导入能够让学生迅速的引起感情共鸣,这样就可以在作文中联系实际,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二、获取生活素材丰富习作内容
2.1关注生活,记录点滴
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一个好的素材,在当今社会学生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因此素材的累积并不困难,只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记录的手,这样学生就可以真实的感悟到生活中一些事情的真善美,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在遇见事情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学生无论遇到何种写作题材,都能够有充足的素材来进行写作。
2.2参与实践,感悟生活
教师要意识到,许多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是因为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不多,那么学生在写作时为了充实文章,就会选择自己编写素材,这就会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细节,也缺少真情实感。因此为了充实学生的文章内容,减少学生的写作难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对生活的感悟。例如,指导学生写作《给爸爸妈妈洗脚》。教师就可以把家庭作业布置为给父母洗脚,让学生把洗脚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在文章中描写父母情感的变化,在帮父母洗脚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给父母洗脚时自己的内心活动等等,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并且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件小事帮助学生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进行记录,每一件平常的小事都可以成为一个素材,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就可以更好地完成一篇习作,在写作时就能做到有感而发,提高文章的真实性。
三、自由选择作文形式感受习作的快乐
三年级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教师要充分的了解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尽量减少命题作文的出现,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拥有自主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作文形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充满了快乐和愉悦。
3.1日记式
日记是比较贴近生活的,它更加灵活,更加实用。因此有许多小学生都比较喜欢以日记的形式来完成一篇作文。日记的内容不加以约束和限制,是学生对生活的记录。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和感悟。并且日记的篇幅也比较随性。有话可说,那么篇幅就会长一些。反之,就可以短一些。日记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题材,如果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那么在写作时,就不用担心会缺少素材的事情。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到日记当中,把日记当成自己的树洞,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录能力可以在写日记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师教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素材库
3.2书信式
与其他写作形式相比,书信形式的写作方法更加容易掌握,因为书信式作文格式是较为固定的,写作形式一般都是以第一人称或者第二人称来进行描写的,书信形式就好像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一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想象自己正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即可。书信的形式可以快速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沟通。例如,如果作文的命题为xxx我想对你说,或者给xxx的一封信等这样的需要与对方进行交流沟通的文章,学生就可以运用书信形式,让自己能够顺利地把自己的看法和情感表达出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为了锻炼学生对书信是作文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同桌写一封信,诸如此类的练习就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书信式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做好过渡的作用,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就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写作的内容和形式,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掌握写作需要的技巧,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就会爱上作文,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有极大的帮助的,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其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小茹.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果[J].基础教育参考,2018(7):42-44.
[2]徐学云.追寻生活与作文的有机融合[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7(9):27.
[3]薛汉荣.体验观察抒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点滴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