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在文化水平方面普遍偏低,部分家长甚至只会本族语言,在教育上存在着较多的盲点,对教育的开展缺乏重视程度。在这样的形式下,也会使得孩子受到影响,在问题思考上比较懒惰,在思维能力水平上比较低。所以,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明确这一点,并展现学科优势,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对于数学学科来说,知识是具备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在知识的获取中轻松自如,收放有余,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开展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和发散性,达到理想的教育和引导效果。
一、加强情景创设,培养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是爱说好动、天真可爱、喜欢自我表现的[1]。但是这一阶段的他们在自控意识和能力方面是有限的,也很难在知识的获取中长时间的集中专注力。所以,为了在数学课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可以在知识的讲解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和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当中更好的集中专注力,使得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盼盼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经常给自己的妈妈出难题。某天他提出‘今天早上在买冰淇淋时,在排队时,我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4个人,队伍当中一共有多少人呢?’妈妈则回答...”情景戛然而止,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引导:“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助盼盼的妈妈解决问题吗?”在这时,一些学生就会落入陷阱,急着说出答案5+4=9人,教师再引导:“真的对吗?”使得学生找寻到答案。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下可以让学生集中专注力,使得学生的专注力得到集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运转,使得其的思维能力在潜移暗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重视语言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就是思维的一种外化表现[2]。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培养,也应该重视语言训练的开展。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阐述和表达的过程中思维始终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使得思维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的达成。例如,在讲解“比一比”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主题图的方式引发学生的阐述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为学生播放图片。第一张图左边有4只鸭子,右边有5只;第二张图中有一个大圆和小圆;第三张图有一个长的线段和短的线段。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三张图进行观察。而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你可以借助‘比’来对图中的信息进行阐述吗?”让学生发言,更好的强调“比”的概念。在这样的模式下,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运转起来,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
三、增强动手实践,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比教师单向的知识讲解来得更加有效[3]。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更夯实。例如,在讲解《测量》一课的过程中,在课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传授测量的方法和过程,使得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得到精准数据。在后续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动手实践。可以自己测量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物品,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理论和方法。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生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四、创设开放课堂,培养思维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方法和手段都是比较单一的,导致课程氛围较为沉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改变原本的现状,努力的为学生创设开放课堂,让其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课程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对学生在学习中不同的观点、方法、思路加以关注。使得学生在课程中积极参与,在无形中锻炼思维,达到理想当中的思维培养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这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任务。所以,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该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应该在课程中加强情景创设、重视语言训练、增强动手实践、创设开放课堂。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推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高青.思维导图在小学低段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9,8(41):122-123.
[2]沈永青.小学低段数学趣味游戏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48.
[3]陈朝中.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