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兴有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2期   作者:高兴有
[导读]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形成高尚人格、陶冶情操的艺术,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更是培养小学生文化意识的基础,建立文化自信的起点。

高兴有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大门镇中心小学  741005
【摘要】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形成高尚人格、陶冶情操的艺术,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更是培养小学生文化意识的基础,建立文化自信的起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6-175-01

        引言
        审美能力包括发现美、判断美、创造美的能力,发现美需要留心观察的能力,判断美需要通过大量的鉴赏才能有一套标准,创造美是在发现和判断的基础上将美的意识通过实践表达出来的能力。需要通过理论讲授、鉴赏艺术作品、动手实践等一些列的课程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进而打造美好生活。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1.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力
        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有对美的感悟能力,感悟能力包括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我们往往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发现能力就是培养小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身边的美的能力,通过留心观察可以锻炼学生培养耐心、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判断能力要求首先知道什么是美,还要学会尊重美的多重性,丰富自己鉴赏美的器官,拥抱美好,拒绝媚俗。
        2、有利于形成高尚人格,培养文化自信的源泉
        小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接受了正能量的、向上的文化熏陶,对于今后的人生受益匪浅。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时期就得以正确的培养和锤炼,那么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会显著提升,不断汲取积极的正面的文化内涵,对个人发展及国家文化自信的实现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
        1、组织学生鉴赏艺术作品,让美“入眼”
        在教学中,要注重遵循美的内在规律,让学生大量鉴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如何让美“入眼”?如,在“漂亮的建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世界著名建筑比如我们国家的故宫系列摄影作品,让学生在庄严、磅礴的故宫建筑摄影作品中感受建筑带给人们的线条美、色彩美和设计美。在“多彩的民间美术”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大家提供民间艺术作品如年画、窗花等具有民间艺术色彩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欣赏民间艺术,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了解中华悠久历史的独特审美。通过大量欣赏艺术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器官,多方位多角度的发现美。
        2、艺术联系实际,让美“入脑”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事物都需要一双眼睛去凝练生活中的美。审美能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更应该有发现美的能力。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创立对于美认识的标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俗,但是真正让审美能力“入脑”需要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更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艺术联系实际。
        比如,在“四季的色彩”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郊外或者公园,让学生观察现在所在的季节的主色调是什么,这个主体色调由是由哪几种颜色来组成的?并给学生安排作业,其他的三个季节,同一个地点的颜色又有什么改变?学生可以通过对自然界颜色的观察发现生态之美。在学习“会动的线条”这一门课程,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线条组成的,又有哪些事物运动起来变成了线条?好比晚上去观察繁华的街道上,汽车的尾灯连城一道道美丽的线条,老师要激发小学生去观察事物在不同状态下呈现的美感,发现生活之美,感悟事物静、动之美。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掘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实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讲解,告诉学生审美的标准是什么,但是不能拘泥于一种标准,要注重尊重美的多样性,通过实践去创造美。比如在教授《有趣的鞋》这个课程中,教学目标是欣赏和制作漂亮的鞋子,首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察各种鞋子:跑步的鞋子、下雨穿的鞋子、滑雪穿的鞋子等等各式各样的鞋子,让学生对鞋有一个视觉上的认识,了解不同种类的鞋子的用处,并让学生思考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鞋子,有什么用处?在课上,让同学们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去做有趣的鞋子,好看与难看并没有一个标准,只要是有趣的、有实用价值的或者仅供观赏的鞋子都是美好的事物。在手动实践中,老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就是创造美的过程,这样才能发挥美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结束语
        小学生处于认识事物、判别事物、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目前小学生处于网络信息比较发达的社会阶段,小学生缺乏判别事物美好还是恶俗的能力,所以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正是引导学生发现美,并用美术的方式把美创造出来的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所以小学美术教学要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不拘泥于理论,培养学生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文芝.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名师在线,2018 (34):79-80.
[2]卿毅.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 2016(18):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