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成立贵
[导读]
    胆囊息肉的形成常与下述两种因素有一定的关系:①胆固醇代谢局部紊乱,可能会导致出现胆囊胆固醇沉着:②炎症刺激,胆囊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炎性肉芽肿形成。多数的胆囊息肉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当伴发慢性胆囊炎或结石时可有右上腹隐痛不适等,也有少部分因结石或息肉脱落嵌顿表现出胆绞痛症状。胆囊癌的主要诱发原因就是患有胆囊息肉,特别同时伴发结石的时候,其癌变几率将明显增高。当医生怀疑患者有胆囊息肉的时候,往往会建议其进行超声检查,此种检查方式有无创无辐射、方便快捷、简单易行、价格便宜等多方面的优点,而这也是胆囊息肉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对于胆固醇沉积症、胆囊腺肌症等会有独特的超声影像显示,下文将对胆囊息肉的超声检查进行详细的描述,主要从检查类型、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注意事项及胆囊息肉的治疗这几个方面出发,从而使得人们对胆囊息肉及胆囊息肉的诊检有较详细的认知。
胆囊息肉的检查类型
    胆囊息肉的患者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可选择的检查方法较多,而不同的检查方法所针对的病情也是不相同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内镜超声检查、超声造影、CT增强扫描这几种检查方法,不同类型的检查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常规超声检查:此项检查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可高达95%以上,而此种检查方法也是判断胆囊是否存在病变的首选诊查方式,超声检查选经腹部低频超声和高频超声联合使用能更精确显示息肉,检查中改变患者体位动态观察息肉不会发生位置改变,息肉呈高回声或中等回声与胆囊壁相连,后方无声影。内镜超声检查,此种检查图像较为清晰,同时对息肉的分辨率也较高,此种检查方法能够判断息肉的良恶性。超声造影、CT增强扫描,此两种检查方法有助于进一步鉴别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胆囊癌。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
    病理的不同胆囊息肉有着不同的超声特点。病理性的胆囊息肉主要包括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当进行超声诊断的时候,将会发现胆囊内腔存在隆起性的病变,同时超声也能够对病变的回声、大小、供血情况及数目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对病情进行定性判断。对于胆囊息肉这项病症而言,极有可能会出现病变的情况,所以进行超声检测的时候需要将胆囊息肉的良恶性进行详细的区分。通常胆囊息肉有着以下的特征:
    1.胆固醇性息肉最常见。此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固醇代谢紊乱从而使得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其沉积于胆囊粘膜固有层,从而形成白色小结。其声像的特征是:(1)通常多发,可出现在胆囊的不同部位;(2)表现为颗粒状、球状、桑葚状或似乳头状;(3)体积一般较小,不超过10mm,基底不宽或有细蒂与胆囊壁相连;(4)多数呈现高回声或中等回声;(5)CDFI一般无血流信号显示或超声造影息肉无造影剂灌注增强改变。
    2.胆囊腺肌病,现今认为此病症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胆囊内的压力过高,胆汁沉积量较高。病理特征为胆囊粘膜上皮呈现腺样增生或肌层增生病变,此病变范围较为多样,可包括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这几种类型。通常较常见的为局限型,多出现在胆囊底部,与纤维瘤相似,通常难以对其进行辨别。

此病症进行超声检测的时候,图像表明,胆囊壁明显增厚,增厚的区域有小的液性暗区,超声造影病区与正常的胆囊壁相比会出现增强的情况,而液性暗区不会出现增强的情况。
    3.增生性息肉、纤维瘤、炎性息肉这几种疾病仅依靠超声作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声像图上上述的三种病症通常都会表现为乳头状、团块状和不规则状结节。基底较宽,相对于胆固醇息肉而言,上述三种疾病的直径较大,观察复查息肉有明显长大趋势,CDFI息肉检测出点条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息肉病变呈灌注强化表现。通常认为增生性息肉、腺瘤存在癌变风险,临床上对此类息肉提昌早发现密切观察,尽可能采取早切除治疗。
胆囊息肉超声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进行胆囊检查之前,最好于前日晚餐后开始禁食8小时以上空腹检查,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胆囊内的胆汁充盈最好,而胆囊壁及胆囊内的结构病变才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胆囊是否正常与异常。胆囊超声检查时根据病人体型不同成像优良情况可选择腹部低频探头和高频探头联合检查,变换体位连续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胆囊,明确息肉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结合彩色血流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了解息肉血供情况,更好诊断存在的胆囊病变,例如对胆囊息肉分类诊断、胆囊癌及胆囊结石的诊治提供较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胆囊息肉的治疗
    胆囊病变不同,治疗方式方法不同,胆囊息肉作为一种非结石性病变,大多症状较轻,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来具体选择。通常服药是不能消除胆囊息肉的,所以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临床医师结合病情通常会考虑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治疗,但并不是所有患有胆囊息肉的患者都需要将息肉切除。若是胆囊息肉动态观察短期持续长大、伴发胆囊结石或者是肿瘤性息肉的时候应该及时将其切除。
    胆囊息肉患者往往比较紧张,担心病灶发生恶变,其实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是胆固醇性息肉,不具有恶变风险的,只有少部分真性息肉存在恶变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胆囊息肉的大小。多数的学者认为患有胆囊息肉其息肉的大小将与息肉的良性和恶性有直接的关系,小的息肉在被发现的时候,通常会被医生认为是良性病变,并且能够保持着多年息肉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的情况,若是胆囊息肉较大,大于10mm以上则极有可能存在恶变风险。第二,患者的年龄。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比非肿瘤性息肉患者要大,年龄越大,存在恶变的风险越大。第三,息肉的形态和数目。胆囊息肉多发体积小良性居多,若息肉呈单发、广基型的时候,将会存在癌变的风险。第四,合并胆囊结石。如果同时患有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则在结石长时间的刺激下,将会使得胆囊细胞增加,从而引起癌变,所以胆囊结石将会增加胆囊癌的危险性。第五。临床症状,恶变的胆囊息肉将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结语
    对于胆囊息肉的患者而言,此病通常不易发现,在患病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都是在患者进行健康体检的时候才可以发现此病。若是发现此类疾病,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选择准确恰当的检测方案,从而确定自己胆囊息肉的类型,根据自己患有胆囊息肉的类型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胆囊息肉手术通常取决于息肉的大小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患者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患者应积极就医诊治,配合医生分析病情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使得自己快速恢复健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