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翔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以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为探讨主题,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分析结构施工要求,探讨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剪力墙混凝土建筑等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为促进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城市建筑向高层与超高层发展的态势愈发明显,建筑工程建设高度不断增加,剪力墙结构工程的作用愈加显现,尤其在高层建筑项目建设中更加必不可少。作为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剪力墙为建筑建设的稳定性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研究剪力墙的结构特点与施工技术有助于推动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稳步提升。
1 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概述
1.1框架结构
剪力墙具有承担建筑受重力的作用,根据建筑建设用途与空间规划,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设定适宜的剪力墙架设数量与框架结构,因此,灵活性是剪力墙结构工程的鲜明特点。框架结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别称,在当前普遍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框架结构内含的剪力墙体系有一定的数量,使得建筑的使用空间更加自由灵活,对于现代社会环境发展中大众丰富化的生活需求能够妥善满足,更适宜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对建筑环境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中,设计人员会规划足量的剪力墙结构与高规模的刚度为建设基础,以满足项目建设对不同建筑功能的作业要求,从而对剪力墙结构的架设进行制定与处理,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内含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两种不同受力结构的受力模式[1]。
1.2剪力墙结构
将传统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的梁柱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进行替代便是剪力墙结构的模式来源。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剪力墙结构可以将主用荷载产生的引力现象进行转移与承担,并实现对其中内含结构水平力的有效控制。在框架结构剪力墙体系中,钢筋混凝土具有强大的承载能力,因而建筑房屋的整体性能会更好,刚度更大,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与认可。在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已广泛大量地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也是常见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标准与工程结构模式。
2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要求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于高层混凝土结构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了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标准,尤其在建筑主体框架结构内含的剪力墙设计与抗震设计方面均有严格的标准说明,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时,如若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量偏少,设计人员则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承重参数进行计算,全面考量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的配置是否适宜,为框架结构与剪力墙协同工作系统的构建提供安全保障[2]。普遍的高层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要求与作业重点分一下几方面:(1)在设计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施工方案时,一般不涉及将结构体系改变的问题,设计要点需主要针对于改变框架墙体的模式。因此,这种改变只涉及到房屋室内的空间与形状,不涉及建筑承载力要求的变动。建筑主体的整体结构依然是框架剪力墙结构。(2)在设计与建设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设计人员需要首先明确,无法进行改变与转移的是框架结构本身,因而,需要全面系统地总结与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系统结构模式与管理方式,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3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3.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以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为例,其钢筋总用量约为700t,涉及的钢筋型号规格较多,包含6mm、8mm、10mm直径的一级钢筋,还包含12mm、16mm、20mm与28mm直径的二级钢筋,涵盖的直径范围较大,钢筋在各个部位的节点处呈现密集状态,因而,有效控制钢筋安装与保护层的厚度、避免钢筋在混凝土浇筑阶段产生位移、用混凝土浇筑处于节点部位的钢筋便成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所在。以下为几点有效措施:(1)将箍筋框用柱筋进行定位处理,对于钢筋的位移问题通过墙体的竖向梯格筋与水平梯格筋实现双向控制。通过对圆柱的定位筋与箍筋进行实体放样制作与其相同的定型加工模具,以便取得良好的作业效果。(2)在梁柱节点处可能有钢筋密集的现象,可以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通过绘图放样的方法,在作业现场制作1:1比例的模型样板,将节点处各个钢筋的交叉形式与具体位置进行划分与明确,以设计图纸为指导进行现场的钢筋工程作业。(3)在部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方案设计与建筑用途等因素的考虑,建筑可能是各层层高不一致的,例如一层为5m,二三层为4.5m,在进行此类建筑施工时,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层高数据将墙柱直螺纹的接头与甩头位置于每层作业前计算出来,同时,钢筋的下料与施工均需严格依照作业现场甩头位置有序进行,保证各层的接头位置的准确性,提高钢筋工程接头率。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模板设计与建设施工中,技术难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方面:(1)设计内外侧模板。对于模板配板方面,在配置外墙模板时,要注意模板的外侧需比内侧模板长出20-30cm,以保证外墙模板配板具有高度稳定性。在进行支模作业时,施工参照物可以选择已完成浇筑作业的墙体,使外侧模板与建筑墙体保持贴紧的状态。同时,要使墙体得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可以将海绵垫在墙体与模板相接触的地方,以提高墙体外部的完整性[3]。(2)内侧模板的固定。在进行浇筑模板作业时,内侧模板与内侧模似可能会出现向外或箱内偏移的现象,这种情况对模板安装的准确性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设计人员通常会将短钢筋头安置在模板的内侧以达到控制模板位置的目的,确保模板安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确保楼板与墙模连接紧密。在模板浇筑的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浆问题,大大降低了模板的稳定性。要解决漏浆问题,施工人员可以在存在缝隙的部位填入足量的砂浆或水泥,使得楼板与墙模之间连接更紧密。
3.3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剪力墙混凝土浇筑作业前,需先将与建筑墙体混凝土材料成分相同的砂浆水泥均匀浇筑在剪力墙底部,约5cm左右。并用铁锹引导混凝土进入模内,不得用料斗将混凝土直接倾灌在剪力墙模内。需连续稳定地进行针对建筑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作业,保持各段浇筑作业的时间间隔在两小时以内,控制各层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在60cm。在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时,应保证振捣棒在50cm以内的移动范围,插入深度需达到下层混凝土的5cm左右,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为标准控制每一振捣点的振捣时间,使得模内上层混凝土与下层的形成一个整体。
在进行振捣作业时,需注意对洞口位置与钢筋密集的部位充分振捣,避免漏振。对于钢筋、模板、孔洞与预埋件等是否出现变形、位移与堵塞的现象加强观察,如若发现以上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确保在混凝土浇筑凝结固化前剪力墙处于完好状态。
总结:剪力墙结构在承担高层建筑的负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稳固性的有力保障。在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了解并把握建筑工程的建设特点,结合实际的现场施工情况,优化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模板工程作业手段与剪力墙混凝土浇筑作业质量,推动建筑工程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应永泉.建筑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与预算,2019(11):89-91.
[2]陈涛.分析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9,9(09):234-235.
[3]董峻峰.建筑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要点构架[J].门窗,2019(07):85.
作者简介:
李平(1982.02-),男,大专,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