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大连开发区热电厂 辽宁省大连市 116600
摘要:电厂的化学设备作为基本的公用设备系统,不能随机组的检修而停止运行,为了保证电厂化学设备连续稳定的安全工作,就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日常完善的检修体系。科学有效的检修体系能给电厂化学设备提供高效、长期运行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保证了其正常稳定运行,还能提高检修效率,又能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
关键词:电厂化学设备;设备检修;优化管理
面对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国家经济逐渐迈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绩,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让用电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电厂生产工艺随之变得更加复杂,自动化程度也变得更高。电厂化学设备应该具备较为完善的检修体系,确保其可以保持在高效稳定运行的状态。针对设备展开的检修工作,应该实现及时的优化管理,由此提升检修的基本效率,同时也可促使设备的使用寿命逐步延长,合理的压缩生产的成本及维修费用。
1电厂化学设备概述
电厂的化学设备系统通常也被称为“生水系统”,是由生水箱、圣水泵以及反洗泵、阀门、附属管道、过滤器等构成完整设备体系。生水的原理是一次强酸阳离子交换器以及强碱阴离子相互交换的“一级除盐系统”(如此循环往复两次形成了“二级除盐”);工作用水首先通过装有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阳床,然后再经过内部包含氢氧型阴子交换树脂的阴床以及混合系统。
2电厂化学设备检修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的发供电设备均采用定期预防性试验和定期计划检修“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5发电厂检修规程6执行计划性检修”5规程6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年2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到期必修的依据是设备检修周期,这种规定是一种保守、盲目的检修方式”从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角度来看,计划检修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从综合管理的角度看却不尽合理,它的不合理表现在到期必修上,所谓到期必修,就是到期必须要按固定模式大拆大装,不但造成人、财、物、时的大量浪费,有时还会把好的设备拆坏,变成劳而无功,劳而有罪,这使发电企业对厂内设备检修没有自主权,不能根据设备实际状况决定检修时间、工期和项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2.1计划检修的不科学性
计划检修是依据设备的制造质量、安装工艺、现场投运调试情况而预定一个检修周期,将其写入设备的检修规程并固定下来,由生产计划部门参照执行。
2.2计划检修的不经济性
不考虑设备的实际状况“一律执行预先规定的检修周期,超量检修和不足检修并存,其执行结果是造成大量无为的投入和财力损失”不足检修是设备安全的大敌,是导致汽轮机超速、锅炉爆炸等设备重大恶性事故的根源;纯计划检修一方面致使有些状况较好的设备到期必须修理,增加设备检修费用,同时又加速了设备的磨损,甚至缩短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少数状况不好的设备因检修周期未到而得不到及时检修,降低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甚至到发生事故后才抢修,扩大了经济损失。
2.3检修过程的不持续性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有许多电厂相继推出了检修运行分离的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纷纷成立和组建了各自的检修,但由于发电厂和检修公司之间设备责任的不明确和分工的交叉,在检修特别是大修及扩大性大修方面,尽管检修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仍普遍存在着检修与维护过程的不持续性,常常使一些技改项目特别是一些小的技改项目,在检修完成后进行日常维护或事故处理时一些资料图纸、技术参数的混乱,从而延长了检修时间,降低了设备利用率,给发电厂造成不必要的运行时间损失和经济损失。
3电厂化学设备检修优化措施
3.1周期优化措施
发电厂化工设备维修周期的优化措施如下:首先,按照平均维修费用最小的原则确定维修周期;其次,根据平均可用性的值设置维护周期。平均可用性包括以下值:ED表示设备不可用的预期时间;EL表示系统的期望故障时间;F(t)为故障率的分布密度函数;MTTF代表设备的无故障工作实践;F(t)表示设备的不可靠值;Λ失败率说。泰勒展开后,预防性试验周期T的范围得到了清晰的证明。
3.2策略优化措施
设备检验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当设备因故障停机时,维修不能防止故障的发生,不能保证员工的安全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行。具体时间保养。根据设备的磨损情况进行定期维护。根据设备的状态进行维修。观察设备的状态,分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故障影响其运行,故障变化特点,并进行维修工作,这样可以达到预防故障发生的目的,节约成本,效果显著。策略优化可以理解为将过去的后期维护逐步发展成一个特定的时间,观察设备状态的维护情况,深入分析每种检测策略,根据其特点相应开展维护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检测策略的多样性和连续性,将各种检测方法结合起来,形成适合实际工作的檢测策略。检测策略的正确选择决定了设备检测的质量。根据设备状态进行维修固然重要,但其他检测策略的使用也不容忽视。例如,在反渗透过程中,进入水中的水量逐渐减少,而悬浮颗粒和溶解物质增加。然而,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半透膜上悬浮颗粒较多,经常发生流动堵塞。事实上,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当半透膜的饱和度达到一定标准时,高度集中的体积会在膜表面沉积并结垢。此外,循环压力的增大也会对RO膜通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它将对系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工厂在运行的过程中,利用水库水和煤矿排水,为了配合下水质也在制造的过程中添加聚合氯化铝的设备来弥补,但添加剂的使用可能造成的损害设备过滤器表面污垢,从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处理工厂的水质时,不可避免地要添加一些添加剂,而反渗透装置作为整个设备对药物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应严格控制投药比例,定期检查水质。只有根据目前的水质状况,才能得出最合适的比例。此外,加药的操作过程对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较高。只有当员工服药时,才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否则,过量使用会导致反渗透物质的产生,对水质有害。
3.3风险评估优化措施
设备风险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维修决策依据,使他们能够正确评估潜在风险,了解不确定因素,加强科学管理。然而,大量的设备缺陷和企业运行风险是影响电厂运行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的发生时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未知。因此,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把握总体趋势。随着电厂设备管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对电厂化工设备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制定风险评估方案,利用统计数据对设备风险进行评估。
4结束语
电厂化学设备的检修决定了电厂设备是否能够持续性健康运行、是否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运行效率是否能够提升、事故风险能否得到有效降低。所以,设备检修优化管理目前是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工作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柯伟良.电厂化学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的风险评估和应用[J].广东科技,2015(8).
[2]朱红星.电厂化学设备的检修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0).
[3]杜方正,王礼海.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应用现状和前景[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