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路技师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其施工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施工质量作为关系到整体装配式建筑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为此,下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有效控制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
现如今,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时,传统混凝土建筑结构浇筑形式在逐渐减少,随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被广泛应用,其使用目的在于可以对建筑结构的应用空间进行扩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方式不仅可以带动建筑工程向新的方向发展,还可以对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进行结构优化和提高,因此,就要求建筑企业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大。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就是将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与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协同作业。所谓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就是将预先生产的混凝土建筑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其施工过程包括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梁、板、柱以及阳台、楼板等构件进行现场拼装,通过对预留插筋与孔洞进行匹配并结合灌浆浇筑,从而完成对构件的安装。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且对环境影响小等众多优势,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的巨大变化必然引起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相关企业也需要培养出符合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技术和劳务人员,引进适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殊机械,做好各种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也要有效变革施工管理模式,使施工方与建设方、构配件供应方、监理方、分包方等其他项目参与方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从管理制度上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2.1工艺因素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没能严密拼接模板拼缝、没有牢固加固模板等而致使尺寸出现偏差、错台、漏浆等问题出现。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要求能够准确定位模板尺寸,并且保证螺栓的松紧度达标。因为预留模板固定螺栓部位可能会出现混凝土振捣密实不达标的情况从而致使部分区域出现空鼓;在进行洒水养护时极易产生结合面裂缝;并未严格控制夹层厚度,导致坐浆层厚度偏大,出现偏移,或是坐浆层厚度偏小,导致结合面出现空气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并未及时将杂物清理;在振捣混凝土时有表面不平整、漏浆等情况出现,影响到其外观;在安装时,没能准确进行放线,导致标高出现偏差;在对成品进行保护时,提前将模板拆除等。
2.2施工人员专业素养因素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影响,不同于以往的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大幅转变了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与组织形式,导致不同工种人员的比重与施工设备设施的类型发生变化,运输设备、吊装设备与灌浆设备的应用愈发广泛,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可能会导致设备操作的失误,影响施工质量的同时甚至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另外,施工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与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也可能会导致构配件的错位与碰撞,影响施工质量与施工效果。
2.3管理协调
从施工技术方面来讲,装配式建筑要远远优于现浇式建筑。随着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在组织管理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施工方需要围绕配件质量等问题开展与构配件厂的沟通与协调;针对技术交底和图纸交底等设计变更方面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协调;为了使工程验收质量得到保障,还要对工程收尾这一阶段予以高度重视,并与业主方和监理方共同开展验收工作,尤其对于关键部位的质量验收来讲,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同时,就劳务分包方来讲,也要对管理协调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这也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值得一提的是,施工方要注重专员的配备,对其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并负责施工质量的持续跟进和及时反馈工作。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3.1全面提高施工工艺质量
第一,在预制建筑构件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工厂具有相关资质,并且能够切实根据设计图纸与文件来进行。而且在实际生产时,对于预制构件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如设置吊点、绑扎钢筋以及设置预埋件等步骤都要求通过工厂质检人员、驻厂监理人员的自检以及隐蔽工程核验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生产完毕后,要求实施相应的养护措施,同时全方位检测构件的质量。第二,严格控制吊装预制构件质量。首先,在对空调板、阳台板进行吊装过程中,需要采取吊环、吊钩等设备来进行,并且需要确保二者的竖向合力能够垂直于梁板,确保每个吊点都能均匀受力,以确保吊运的平稳。其次,在对梁下预制构件进行吊装过程中,必须要对其构件孔洞与起重设备孔,防止出现孔位偏移的情况。在对PCF外墙板进行吊装过程中,需要采取专门的吊装量,使用卸扣连接起板上吊环以及钢丝绳,确保能够紧密连接,在起吊过程中需要防止外墙板碰撞到其他堆放架。再者在对扶手板进行吊装过程中,需要对吊环与板面上的预留孔洞是否牢固连接进行检查,禁止有倾斜起吊的情况出现。第三,如若需要存放预制构件的情况下,需要严格控制对方的高度,切不可过高而磨损到底层构件,并且将软橡胶垫或泡沫设置于构件间的连接部位,以发挥缓冲的作用,防止在接触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对构件的质量产生影响。
3.2针对人员和机械操作的控制措施
无论是人员控制还是机械组织控制,都是施工方进行控制时的重点内容,同时,上述两阶段如果出现问题其责任也需要由施工方来负责。客观来讲,想要保证人员控制和机械组织控制的有效性,组建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项目部具有重要意义,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就基于项目部下设立的其他各个部分来讲,要强化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落实责任制。如果实际情况允许,还要建立质量小组,成员责任范围内的质量因素需要由小组成员来密切监控。就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不足等问题而言,要注重人员的培训和外出考察交流,从而使其在培训和外出学习过程中逐渐丰富自身经验。此外,施工过程中工序衔接和构配件之间的搭接也是施工方应给予重视的重要内容,也只有在组织、技术和经济等整合基础上,才能为装配式施工质量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3.3针对管理协调的措施
管理协调因素对质量具有综合性影响,这也是上述三点不能比拟的。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管理协调是对各参与因素的整合、考虑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宏观调控。鉴于此,施工方需要将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渗透和应用到内部当中,为内部良好运转提供支撑。从对外角度来讲,要基于合同措施下推动自身沟通交流水平的持续提升,有效防止其他参与方将责任归咎到自身,更好地达成既定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也得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不仅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也要建立一定的安全管理机制,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安装出现失误而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装配式建筑是很精美的,避免企业安装失误,对于建筑物自身的美观效果也是很强的。希望上文中所给的建议,能够对今后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兰兆红.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7.
[2]许凤.国内发展装配式建筑实践分析及建议[J].建设监理,2017(10):8–10.
[3]孙晓,杨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初探[J].四川水泥,2014(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