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 杨小骄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杨小骄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观念与欣赏观念的不断提升,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是大势所趋。
        杭州余杭建筑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观念与欣赏观念的不断提升,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是大势所趋。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首先需要意识到在设计中需要遵守协调开放性以及规划与保护相结合等原则,在融入过程中可以通过延续乡村景观的人文历史价值、保护原有的乡村体验、结合田园景观以及实现自然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等手段实现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内容,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关键词:园林规划;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1、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需要遵守的原则
        1.1协调性
        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乡村景观具有粗犷、原始等特点,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却要求细腻精致。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如果忽略两者自身特点,就有可能使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显得格格不入。对设计者来说,在设计初期就必须保证乡村景观与园林景色相互协调,要明确整体设计风格,让乡村景观自然融入风景园林。
        1.2开放性
        为了满足开放性要求,首先设计者在融入乡村景观时不应该被乡村景观形式所束缚,要认识到乡村景观是田园风光艺术的一种延伸,乡村景观既包含山水景色也包含农作场面。在设计过程中不应该为了美观而忽略农作场景,要尽可能地展现出乡村景观的原生态,唤醒人们的田园情怀。其次在融入乡村景观时不应该过分看重某一方所占据的比例,不能固定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的比例,也不可以将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两者隔开,而是要根据审美需要、自然发展需要,自由分配两者比例,让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都能展示独特的魅力。
        1.3规划与保护相结合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能向观赏者呈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历史背景,让人们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积极融入乡村景观是从另一层面实行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人们在观赏过程中会不自觉的产生环境保护意识。
        2、乡村景观发展特点
        2.1地域性
        这个特性主要是因为每个地区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所处的文化不同。居民就是依照所居地区的环境特性慢慢养成不同的生活态度,企业的园林规划设计工程也以此融入不同的乡村景观。
        2.2生产性
        乡村景观的打造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地居民为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才会在绿化工程设计中融入新型的乡村景观。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景观的改变,二是属性的变化。这样就能使人们在生活需求得到保障的同时,营造建设景观独特之美的特性。
        2.3生态性、审美性
        乡村景观的自然特性尤为突出,并且自身还具有丰富的生态特性。在实际的打造过程中,乡村景观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就能在保护自然的情况下进一步美化乡村的环境,以此提升自身的生态特性。而其审美性就是在实际的打造过程中景观的美观化逐渐得到重视,不管是自然的发展还是人工进行雕刻与修改都有一定的审美特性发展趋向。
        2.4文化与历史的体现
        乡村景观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历史的不断发展情况下逐渐形成。故此,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从乡村景观的独特性挖掘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进程,由此也可以知晓乡村景观与地区的历史文化相连。


        3、当前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3.1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意失衡
        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工程当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对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浪费与破坏,导致很多地区浓郁的乡村特色逐渐不复存在,并且现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原有自然乡村景观出现了严重的退化,自然生态严重失衡。不仅如此,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加快,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土地被过度开垦后不仅导致出现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这违背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规律。
        3.2乡村文化景观的缺失
        乡村景观和城市、自然景观的最大区别之处就是在原有气候、地貌的基础之上,规划设计相应的人文文化景观。在过去,乡村景观可以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来代替,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的恩文景观、古屋民居被破坏改建,一味的按照城市发展模式展开规划建设,导致乡村原有文化景观、风俗习惯、民俗风情不复存在。
        3.3乡村居民生活生产遭受影响
        我国作为农业大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乡村居民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但是当前在乡村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过度模仿发达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并没有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设计,这也就导致景观设计和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出现了格格不入的现象。举个例子来说,很多村民迫于无奈在公路上晾晒粮食,乡村景观设计和乡村地区实际情况产生了脱节,这违背了园林规划设计原则,严重影响和乡村景观发展。
        4、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对策与发展趋势探讨
        4.1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现阶段,我国很多园林风景区已经成为半开放式景区,设计人员在设计自然景观的过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乡村景观,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西安创新设计,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也有部分景区需要持票进入,景区内有大量的居民,和平常一样进行生产劳作,并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园林规划中对于乡村景观的融入,要注重对原有乡村景观文化的保护,鼓励下乡村原著人民在景区内合理的经营经济项目,开展一系列的娱乐活动,进而实现对乡村风土人情的保留,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观光休闲者,最终达到了乡村景观设计和园林规划的协调统一的目的。
        4.2延续乡村区域景观文化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们踏入了互联网时代,在城市发展与网络经济的冲击下,要重视起对乡村景观发展的引导工作,形成园林规划体制,进而更好的融入到乡村居民实际生活当中。不仅如此,当前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也给乡村景观设计带来了影响,要想更好的将乡村景观融入到园林规划当中,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保留乡村景观文化的同时,更好的融入外来文化,进而实现对乡村景观文化的创新,设计出更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景观,促进乡村景观文化发展,以便于更好的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要注重对乡村景观的创造性设计与指导工作,结合各个地区的本土文化特色,实现对景观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乡村景观,塑造出更加具有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
        4.3创造丰富的居民活动空间
        一直以来,我国发展均秉承着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实现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的,在园林规划中对于乡村景观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为乡村居民创造丰富的活动空间。举个例子来说,在乡村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设计垂钓区、游船码头,以此来更好的满足满足的水上活动需求。不仅如此,还要确保乡村景观切合广大乡村居民的实际生活,合理的设计相应的景观设施,例如:景观灯、景观雕塑、休闲区域等,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活动空间,更好的延续乡村景观文化特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园林规划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乡村景观的融入设计,以便于更好的延续乡村文化。针对当前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园林景观设计思路与设计模式,设计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带给人们更加返璞归真的自然感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艳.美丽乡村规划中地域性的乡村景观设计运用——以晋江市龙湖镇南浔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6,(03):17-20.
        [2]陆明华,邸平伟,马存琛.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沈家村乡村景观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16,(06):286-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