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32010119761017XXXX;云南德泰宏森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下,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也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其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尤其是电力自动化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也在扩增,必须加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掌握运行维护工作要点,才能真正发挥自动化技术优势,提升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传统管理与运维理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化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本文将分析电力自动化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探索电力自动化工程管理及运维的策略。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工程管理;运维
变电站、发电厂和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工程,是电力自动化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加快电力改革进程的重要保障。尤其是人们的用电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特征,传统电力工程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必须加快自动化建设的步伐,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用电体验。在电力自动化工程当中,由于涉及较多的新兴技术与设备,因此对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提高。如果未能采取有效的管理及运维措施,将会导致工程建设的隐患增多,对工程质量与进度造成直接影响。尤其是当前竞争压力的增大,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管理与运维当中,及时发现工程建设及运营存在的问题并处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就需要从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出发,制定针对性工作计划与方案。
一、电力自动化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电力工程而言,电力自动化工程在技术工艺上要求较高,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包括了软件编程与调试、弱电工程等等。在管理与运维工作当中,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全面掌握。在管理与运维当中,其专业化程度也更高,单纯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必须深入到电力自动化实践当中,提升工作质量与水平【1】。此外,精细化管理也是其主要发展趋势,满足繁复性工作的实际需求,包括了资料收集、调试和校验等等。
二、电力自动化工程管理及运维的策略
(一)创新管理理念
传统管理理念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适应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特点,必须对其进行创新与改进,实现对整个工程的有效管理。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对管理方式和组织框架进行改革,增强工作灵活性。在工作当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明确当前电力市场的发展特点,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同时,应该将团队建设模式、标准化作业模式等进行有效融合,构建符合当前工作特点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电力自动化工程当中应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都较为专业,必须保障管理模式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项目管理当中,应该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合理调配人员、技术和信息等【2】。标准化管理理念的渗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程施工的规范性,防止出现仅凭经验操作的现象。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也应该加快一体化信息系统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在信息共享当中优化发展规划。
(二)创新管理技术
对于管理技术的创新,提升管理与运维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中心的构建,可以满足技术创新要求,为技术发展保驾护航。当前技术发展与更新速度逐渐加快,企业应该加强技术攻关,解决在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技术成果转化速度。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与运维技术进行引进,同时根据工程建设现状进行改进和调整。在信息化时代,也应该以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依托,促进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为提升运维与管理水平提供支持【3】。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能够实现对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衔接,增强工程建设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并在日常工作当中对其进行维护与升级。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能够对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管控,预防并处理隐患问题,增强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
(三)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是保障运维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尤其是对施工现场可以实现全程实时化管控,防止由于安全隐患存在而对工程整体建设质量造成的影响。系统运行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信息等,都可以通过相关设备与感应器等进行获取,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操作与控制。由于在信息处理上具有分散性的特征,因此使得计算机符合得到控制【4】。变电站的无人值班工作模式,也可以借助于现场总线技术而实现,促进事件控制速度,对相关设备信息进行收集。CAN现场总线技术和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等,是当前实践工作当中常用的技术类型。
(四)实施动态管理
由于在电力自动化工程当中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因此传统静态化管理模式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该加强对工程的动态化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工作计划。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下,可以在线监测自动化设备,光伏发电监测系统组网如图1所示。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可以通过传感器进行获取,保障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5】。在动态化的监测与管理系统当中,能够提升维护工作的响应速度,促进异常问题的快速解决,防止供电连续性受到影响。此外,还应该对监测信息进行有效汇总,构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从而满足动态化管理的要求。在维护工作的实施中,对数据库系统进行不断更新,为故障问题的预防与处理积累经验。
.png)
图1.光伏发电监测系统组网
(五)构建制度体系
对于设备缺陷的管理,也是当前电力自动化工程管理与运维的工作重点,为此应该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各项工作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防止出现混乱局面。在运维工作当中,应该重视对设备缺陷故障问题的有效记录和整理,从而为后续检修工作提供支持。为了能够提升缺陷管理工作效率,还应该对设备缺陷的不同等级进行合理划分,分清管理和维护工作主次,从而在不影响电力自动化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开展工作【6】。当设备缺陷不严重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做好有效预防,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加强对管理与运维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尤其是应该增强其信息化素养,规范其操作行为,真正发挥自动化技术的价值。
结语
加强对电力自动化工程的管理与运维,能够增强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同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资源需求。技术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是当前管理与运维工作的基本特点。在实践工作当中,应该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技术、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实施动态管理和构建制度体系等途径,提升管理与运维工作水平,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郑斯聪.浅析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J].技术与市场,2020,27(04):137-138.
[2]岳军琳.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运维管理系统探析[J].电子测试,2020(06):111-112.
[3]申扬.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网运行管控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4):258-259.
[4]陶雪峰,孙露露.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关键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106-107.
[5]张建新,蔡贤钢,刘亮.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及其有效应用[J].机电信息,2017(18):109-110.
[6]谢义苗,张忠会.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配电自动化工程经济效益评估[J].电力与能源,2016,37(05):538-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