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母婴分离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产妇母乳采集率的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作为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选择2020年3月至5月在我科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为观察组(40例),应用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率。结果 两组产妇的泌乳量、母乳采集成功率在产后第1、3、5d比较,对照组均少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产妇母乳采集行为更加规范,有效促进母乳分泌,提高母乳采集率,有利于母乳喂养。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母婴分离;母乳采集
母乳喂养是母亲乳汁对婴儿进行喂养的方式。大量研究证实,母乳喂养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喂养方式,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也有利于婴儿,尤其在增强婴儿免疫力方面更为显著。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的益处能够持续到成年,有效降低婴儿死亡率,因此,建议婴儿出生1h就开始母乳喂养,0至6个月纯母乳喂养[1]。但是,由于产后乳胀疼痛,很多产妇不愿意母乳喂养,尤其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大大降低母乳采集率。本文就品管圈活动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率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年龄21~40岁,平均为(30.55±5.19)岁,经产妇13例,初产妇27例,观察组40例,年龄23~39岁,平均为(30.18±5.24)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均为单胎足月活产儿,产妇均符合母乳喂养标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产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生产方式、新生儿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产后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等。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具体为:①组圈,成立品管圈,分别为由责婴班护士2名,责任护士6名,护士长2名组成,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长),先对品管圈成员进行品管圈和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培训[2]。②选定活动主题,本次选定“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率”为主题,制定护理活动计划,仔细填写进度表,明确每个品管圈成员的职责,做好分工工作。本次活动计划时间为一年,根据 PDCA 时间分配原则绘制“甘特图”。③目标设定。品管圈实施以质量循环管理为基础,护理人员对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明确目标值,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3]。④现状调查数据收集,护理人员对母乳喂养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姓名、年龄、产次、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技巧等,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情况,分析产妇母乳喂养信心缺乏和喂养技巧缺乏的主要原因。⑤拟定对策并实施,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口头的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教,提高产妇及家属的理解,使其明白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还可设计图文并茂的母婴喂养宣传手册,在产科发放,把喂奶指导列入护理工作中,产后护理人员及时主动协助产妇正确饮食、喂奶和挤奶等。品管圈活动实施过程中,应落实质控计划定期开展质量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4]。⑥效果确认。根据品管圈活动对母乳采集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采集率。⑦改进。圈长对产妇母乳采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整改,护理人员对自己工作进行评价、自我整改,并把结果与绩效挂钩。品管圈组共同总结分析整个活动过程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5]。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量和母乳采集成功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泌乳量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用“%”表示母乳采集成功率等计数资料,并以χ2检验,差异为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在产后第1、3、5d的泌乳量和母乳采集成功率比较,对照组均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泌乳量和母乳采集成功率比较(n,ml,%)
3.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由医护人员组成的小圈团体对产妇进行组圈、选定活动主题、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实施、确认效果等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在活动中解决护理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6]。本研究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母乳采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为产妇及家属提供有效的母乳喂养教育和指导,结果发现,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的产妇泌乳量和母乳采集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产妇,结果证实,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可促进产妇母乳分泌,提高母乳采集率,同时,还能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母婴分离产妇,应用品管圈活动可增加产妇泌乳量,预防产后乳房胀痛,提高母乳采集率,有效解决母乳喂养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范喜瑛,吴筱婷.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3):75-78.
[2]刘彦.品管圈活动干预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1):183-184.
[3]付丽园,张旭,耿荷红,赵磊,吴玉梅,石彩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3):54-56.
[4]徐宝兰.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产妇乳头皲裂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9):47-49.
[5]杨倩,王依琼.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15):74-75.
[6]陈晓宁,郝岚.预见性护理在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016(028):3515-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