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消除中职生学习的茫然性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期   作者:杨红艳
[导读]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
         摘要: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对于怎样消除职高生学习方面的茫然性,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教学相长,让学生能充实的过每一天,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进步。
         关键词:茫然性  心理困惑  快乐学习
一 职高生学习茫然性的原因分析
         中职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学生群体,也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主力军。当代职校生的年龄在15岁至19、20岁之间,正值青年初中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学生的周记中,“我该怎么办?我要做什么?我以后能做什么?”这几个问题不断变化着“外衣”抛出来。这就是当代中职生学习茫然的表现。他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在香港电影《门徒》中有一句台词:“空虚可怕还是毒品可怕?”那么在学校里,学生的茫然可怕还是放纵可怕?一样的道理只是不一样的环境,学生感觉学习茫然了,就会把精神寄托在其他的事情上来寻找成就,放纵自己的行为,从而出现打架斗殴,早恋等现象。中职生大多是因为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才来到职业高中的。但这些孩子骨子里是想学习的,更想学好知识技能。可是很多的时候,他们更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去尝试着寻找一小点儿成就,却在每一处都碰壁。所以他们中的一部分就开始得过且过,在时间中迷离了自己,也掩埋了自己的目标。台湾教育家高震东曾说:“什么叫学生?学生就是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那么怎样来让他们真正做到“学生”,消除他们学习的困惑,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
二 解决学生学习茫然的对策
(一) 对教师来说
         1.欣赏学生
         职高生的弱点在哪里呢?就是他们的不自信和失败感。他们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时可能就是班里的差生,长时间处于挫败、失意状态,从而形成了不自信和自卑。所以教师要去创造机会,设计课堂,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课堂中的成功,找回自信和快乐。“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教师确信学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对他们充满信心,加以正确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他们学有所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树立坚定的信念,他们一定可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2.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
         郭思乐教授践行的“生本教育”理念,把“学”放在首位,所有的教学开展都是围绕学生怎样学明白,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前课后的设计,重视课堂呈现的内容。我在讲数组排序一节的时候在两个班做了一个试验,在甲班,就按照常规的方式在黑板上画演示图,写程序代码。而在乙班:一进教室我就告诉孩子们今天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要求上来十名同学。随机的站成一排,然后就要求同学们思考,我们现在要把这十个学生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序,怎样来做呢。同学们就积极踊跃的说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再把可行的思路用程序语言表述出来。

结果在期末测试的时候,发现涉及到排序的问题,乙班做的明显比甲班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让学生有获得感。
         3.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人格力量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心灵只有心灵才能培养,品格只有通过品格才能孕育,教师的工作作风影响着学生心灵发展的方向和空间。学生要求老师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因此,教师除了在严格要求学生外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民主。惟有使自己首先成为热情、豁达、开朗、充满朝气和追求上进的人,才能带动学生成为这样的人。
(二)对学生来说
         始终要记住,成功没有任何一条捷径,只有靠脚踏实地的努力。
         1.细化目标
         我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要求每个学生写出目标,有的写到“我要成为速录师”,“我要当一个程序员”, “要为父母买套房子”……每一个孩子都有梦。可是,在渴望梦想成真的时候,同样要理智的知道机遇都是垂青于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教会学生缩小与目标的距离,去细化目标。举例说,假如你想成为速录师,有了这个大的奋斗方向,就得去查阅要能从事这个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当清楚了要达到目标的知识和技能后,就分配到具体的每一学期,每一个月,甚至每天。
         2.提高自学的能力
         作为学知识的人,要充分利用学习的机会和场所,不是只有坐到教室才能学习,也不只是有老师讲给你才叫知识。我们要培养自己具有自学的能力,抓住“网络”这个工具,不懂就去查就去搜。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多思、多悟,你会发现自己蜕变了菜鸟的角色,你也时不时的能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了。
         3.快乐的学习
         所有的学习,最终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看待问题有正见正思。比如,在看某些文章的时候,感觉别人表述的正是自己想要说的,但是我们就是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不出来,那你就学,学习别人的遣词造句。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读冰心的《我们把春天吵醒了》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很美,我听到了同学们啧啧的感叹。惟妙惟肖的句子,用一个“吵”字来形容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所以我就借机告诉学生,你听着就能感受到快乐,说明你有了收获。至少你学到了一个“吵”字,是收获呀。其次,学习的快乐,在于能把各种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科目,把它们联系起来,把它们整合起来。你能用英语的学习方法来描绘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你能用历史的知识理解科技的进步。能不快乐吗?所以说学习造就了我们的眼睛、耳朵、情感、神经、智慧。那么学习本就是件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杨方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深化农村成人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1995.
[5] 魏微,路书红,王红艳,张萍.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M].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