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分析王翠玲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4期   作者:王翠玲
[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经济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消耗、环境破坏等问题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经济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消耗、环境破坏等问题,这使得环境保护成为一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园林绿化工程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园林工程的体量不断增大,数量不断增多,这对各级地区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完全依赖政府投资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PPP模式应用而生,这种方式采取市场竞争的方式,和传统市政园林建设管理方式相比具有诸多的优点,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
关键词:PPP模式;市政园林;工程造价
引言
    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有效提升了人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通过政府的不断宣传,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话题,而通过市政园林工程建设是有效实现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不断加大对市政园林工程的建设力度,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这也造成了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的压力,而且单单依靠政府投资方式,已经无法有效落实市政园林工程建设。因此,在该情形下必须要加大对PPP模式的应用,PPP模式采用的是市场竞争的形式,与传统的市政园林工程建设管理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在市政园林建设中,应用PPP模式能够展现很多优点,受到政府和各界企业的青睐。
1、PPP模式相结合的优势
1.1PPP模式更高效更有实物价值
        由于PPP模式是一种公私合营的合作方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此在市政基础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是充分考虑工程的各项成本问题。PPP模式中,合同约定成本的指的是项目的建设、运营等成本,这些相关的成本在私企参与下,无论是市政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还是运营管理等方面效率都更高,优势更明显。有数据证明,传统模式下的项目施工进程会延迟23%左右,而PPP模式下的项目施工进程较其它模式下的施工进程则会平均提前百分之三上下,不会受工程项目面积与复杂程度的影响,更不会超时完工。PPP模式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评价,优点颇多,不仅能有效降低风险留存因素,还能更高效的实现项目价值。
1.2PPP模式财务更稳健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工程,由于有私企参与融资,因此政府额外增加的预算与债务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精力去建设更多的公共基础建设。PPP模式与原有模式相比,更节约初期建设成本,不仅能提前锁定工程运转资金,还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筹集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推广PPP模式,还能缓解或消除地方债务风险压力,转让或改建两种运营移交模式都能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项目转化成政企合营的经营模式。此样,政府性债务转变为非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地方财务实力更雄厚。
1.3PPP模式以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服务质量
        PPP模式下由于私营机构的参与,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起来。PPP模式中如果未达到合同约定成本涉及的内容,政府将会扣减实际付款,由于私营机构的项目工程造价与经济效益挂钩,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大幅提高了服务质量。传统模式中市政园林工程项目单独由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营,政府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绩效管理难以落到实处,且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问题较为突出。PPP模式为私营机构提供了投资机会,增加了就业,为政府提供了现金流稳定且风险较低的合作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
1.4PPP模式以良好的信誉树立公共部门新形象
        在传统模式下,政府主导的市政园林工程,会分包给很多公司,各参建单位之间合作协调起来较为困难,且由于交叉作业的影响,施工中会出现很多难题。

一些隐蔽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低质量工程频繁出现,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并且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度。PPP模式的有效推广,使得政府主导的市政园林工程项目不仅能按时完成,且能保质保量按预算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大大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增加,公共部门新形象得以树立。
2、PPP模式下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
2.1要做好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进行市政园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时,需要先对招投标文件进行仔细研究,有效确保招投标文件内容,相关要求,工期,质量等条款在工程合同中明确标明。另外,还要加强对工程施工中工程量,工程材料要求等的审核,积极发现施工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降低工程项目出现的亏损。在工程施工合同签订时,必须要加强对合同中造价条款的审核,确保合同签订的清晰和公平公正。除此之外,对合同中规定的支付方式进行仔细确认,保证施工中责任和风险的分配,避免因合同漏洞造成的经济损失。
2.2提升PPP模式的市政工程造价管控
        在PPP模式下,需要对地方政府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并且必须通过设计和设计来管理总体设计成本。成本和技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技术和经济因素的结合,以控制成本。在市政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阶段,重点是管理控制,在工程前期准备过程中,成本估算的动态管理必须得到加强。考虑到城市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改善项目成本管理。虽然城市工程项目差异很大,但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因此实施城市模型项目的企业充分利用基于PPP模型的项目造价管理,并将成本全面纳入项目建设阶段。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发挥PPP模式的作用,采取综合的成本控制措施,明确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作出应对措施。
2.3完善PPP项目法律系统
        在PPP模式的市政园林工程中涉及到的利益方通常较多,相关的法律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基础法律系统、资金融通法律系统及特许经营权法律系统,这三种法律系统是保证市政园林工程有序开展的基础,同时也为项目成本管控提供了条件。市政园林项目的基础法律系统主要是从工程的日常管理、营销及运营等基础性的交易维度出发,保证项目的造价科学合理;资金融通法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PPP项目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所需的资金,从而为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基础。市政园林PPP工程一般都会需要大规模的资金,为此,可以通过最大程度减轻资金融通的成本来控制项目的造价;特许经营权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园林项目的重要手段,是保证投资人获得充足利益的核心,也是保证市政园林PPP工程可以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园林工程建设能够有助推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满足城市居民对环境要求的重要项目。在进行市政园林工程建设中,加大对市政园林工程建设造价的有效管理能够实现工程成本的降低,推进园林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通过PPP模式的有效管理,实现了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管控,提升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缓解政府资金压力,还是为了减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难度,更是为了在提升项目工程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度,以便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对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晓光,张琼.PPP模式下市政工程项目风险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7(2):105-107.
[2]岳传德.如何强化PPP模式下市政工程跟踪审计浅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6(8):165-166.
[3]周利民.PPP模式下的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J].现代园艺,2018(6):187.
[4]李燕.浅析PPP模式下的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建筑与预算,2017(10):15-18.
[5]荀志远,高新育,孙悦.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法在公立学校PPP项目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8,49(2):217-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