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加工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4期   作者:王建朋
[导读] 针对制造行业小批量、多品种壳体生产企业,本文介绍一种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的加工方法
        【摘要】针对制造行业小批量、多品种壳体生产企业,本文介绍一种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的加工方法。首先对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的认识和分析,通过改进加工刀具的材质和结构,然后借助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实现孔系转接圆角R的结构;最后通过抛光进一步提升转接圆角R的粗糙度。最终实现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的批量加工,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中、小企业。
        关键词: 壳体孔系 转接圆角R 刀具 编程 抛光
一、前言
         壳体类零件是机械制造领域里一种典型的结构件,它在产品中占比较大,我们通常见到的箱体、油泵壳、主泵壳等都属于典型的壳体类零件。壳体的材质主要有铸铝、铸钢、铝棒材、锻铝和一些镁铝合金等。壳体外表面分布大大小小的孔,当一个孔底部存在多个同心的孔时,我们称之为孔系。壳体孔系往往作为装配结构存在,用于支撑活门、偶件、传动杆、电磁阀等实现专门的运动功能。为便于安装和密封,壳体孔系在每个孔口有独立的倒角和转接圆角R.该转接圆角用于连接倒角和壳体孔,起过渡作用。因此,转接圆角R是壳体类零件比较典型的特征。它的加工对产品清洁度、工作性能,特别是密封性起关键作用。
         目前,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采用钳工手工修型获得,该方式加工效率低,严重制约现场生产;另外,从装配部门反馈的信息,壳体转接圆角R不光滑易出现装配力矩过大、切胶圈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厂自2018年以来将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加工方法的改进作为壳体质量提升工作的重点专项任务,本项任务属于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冷加工技术。它涉及每个壳体的整个机加流程。
        
二、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
1、总体思路
         通过梳理现阶段工厂壳体孔系转接R加工现状,理清流程和加工过程存在的技术问题,群策群力,在现有手工修型刀具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特种刀具、制定试验方案、最后由技能专家编程试切、改进、试加工、初步应用等实现技术的完善和成熟,最终实现该技术方案在工厂大面积全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2、转接圆角R改进技术方案
2.1、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介绍
         壳体是各类密封胶圈、电子元器件、活门衬套、齿轮等零件的安装载体,一般为方便各类零组件的稳定装配和密封,壳体孔系口部会设计有倒角,倒角与孔系的过渡采用转接圆角R实现,具体见图1。



        
        
        
        
        
        

                             
                             图1: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
2.2、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规格分类
         一般壳体孔系口部倒角有全角50°和60度两种,R大小分为R0.5、R0.8和R1三种,具体见表1:
                     表1: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规格

2.3、改进前R加工流程及方法
    改进前,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加工流程见图2:
        
                    
                    
                    


                            
                            
                            
                            图2:改进前圆角R流程及具体加工方法
2.4、改进方案
2.4.1、加工流程优化
         通过对现有加工流程进行梳理,我们将转接圆角R的加工流程进行优化,即加工流程缩短,由原来四步减少到现有的三步,具体见流程图3:

                

                  

                    
                    

                            图3:改进后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的加工流程
2.4.2、刀具的改进改善
         目前,去毛刺操作工使用的加工壳体转接R刀主要有刮刀、勾刀和抛光机(见图4)。



                           
                            
                            
                            
                             
                   图4:手工去毛刺工具:刮刀、勾刀和抛光机
         现对转接圆角刀具重新设计,共2种结构,具体见图5方案1、方案2:









方案1:整体式硬质合金成组倒角、R刀      方案2:整体式硬质合金倒角、R刀
 图5:转接圆角R刀具两种结构方案
           两种结构刀具优缺点比较及结果,具体见表2:
                                    表2:两种R刀优、缺点比较
 


图6:整体式硬质合金倒角、R刀示意图
         该刀具由倒角、转接倒圆R及底部5°斜角构成,刀杆通过刀柄安装在数控加工中心上,通过数控编程,刀具可以直接加工出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圆角底部的孔采用5°倒角过渡,采用铣刀直接加工出直孔。最终倒圆R与直孔交接处采用毛刺机抛光。
2.5、 整体式硬质合金倒角、R刀试验验证
         为验证工艺技术方案可行性,现对整体式硬质合金倒角、R刀开展技术、生产验证。
2.5.1、试验方案
1)准备室:按图7准备刀具,注意对应关系,在对刀仪上测量R尺寸满足公差“±0.2”。选刀(名称)、装刀、对刀,工艺跟踪;
2)加工中心:加工1件试样,按如下内容及图7进行:
铣六方并分别加工A1~A5、B1~B5各两组孔系,其中孔系R按B-B视图加工。每孔系需验证R0.5±0.2、R0.8±0.3、R1±0.3是否合格;
3)钳工:用风笔按图7标刻A1~A5、B1~B5组别,位置目视,直体字,高3.5,深0.5;
4)对试样B位置(有四分之一圆涂黑标记)进行抛光;
5)线切割:按图7分别以0线、1线位置解剖试样; 
6)清洗;
7)检测:检验员在轮廓度仪分别测量试样中A、B位置各组别孔系R尺寸并记录。


                                       
                               图7 :试验图纸
         2.5.2、试样测量过程
采用轮廓度仪对试样位置A、B转接圆角R进行测量,测量过程具体见图8.




                                             图8:测量过程
2.5.3、试样测量结果
                                      表3:试样A、B轮廓度测量结果


2.5.4、验证结果
         通过对试样A、B位置进行检测,我们发现位置A未经抛光,数据结果趋于理论值的下偏差区域;位置B经过抛光,数据结果趋于理论值的中值区域。但位置A、B都满足设计尺寸、粗糙度要求。另外,通过对位置A、B目测、触摸等检查,发现抛光过的转接圆角R两端连接更圆润光滑。因此设计的刀具能够满足要求。
2.5.5、实施效果
2019年,采用数控加工中心与特制的倒角、R硬质合金刀具在我厂全面推广应用,壳体转接圆角R的加工效果见图8。从实物效果来看,转接圆角R连续、形状规则,分别采用触摸法和挂丝法检查,表面无划手感觉,同时丝线未在转接圆角R处出现挂丝及丝线挂断的情况。采用壳体装配件多部位、多次数试装均未发生割破胶圈的问题。





                                              图8:实施效果

三、改进的创新点和作用
3.1、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加工的主要创新点
1)加工刀具的改进,通过对刀具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实现了手工刀具向数控刀具的跨越;
2)实现了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由手工修型过渡至数控设备加工;
3)实现了壳体转接圆角R光滑过渡,形状可控、可量化;
4)减少了壳体转接圆角R加工流程,由原有的四步降低至两步且降低了抛光的时间。
3.2、对工厂的作用
1)提高了零件的加工合格率,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
2)固化了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的刀具、程序和加工方法,减少因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使加工过程便于管控。
3)在满足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减少了零件的加工时间;
4)实现了壳体零件批量化生产,提升了产品质量,使产品的工作品质和稳定性得到增强。,为公司赢得良好的声誉。
四、结束语
         通过对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加工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实现了其从手工加工向数控加工方法的转换,也实现了工厂转接圆角R批量、高效、稳定的加工且尺寸可以量化,间接降低手工操作者加工的劳动强度。
         目前,上述壳体孔系转接圆角R的加工方法已在工厂普及应用且效果良好。该方法适应性好,易于推广,适合小批量、多品种壳体加工企业使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