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足月妊娠产妇引产中低位水囊引产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92例足月引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引产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接受低位水囊引产法引产,对照组接受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结果 研究组引产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引产至临产时间、引产至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减少或避免足月妊娠产妇行剖宫产,建议选择低位水囊引产法,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关键词]:足月妊娠产妇;低位水囊引产法;缩宫素;产后出血量
现代医学将孕期 37 周定义为足月妊娠,并将其视为新生儿顺利分娩的安全时期。 但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上升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减少或遏制剖宫产,临床上作出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引产手段[1]。本文观察分析了足月妊娠产妇引产中低位水囊引产法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92例足月引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引产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51±4.11)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7.85±0.83)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8.45±3.92)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7.79±0.79)周。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法:产妇生产期间以8滴/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缩宫素,并按照宫锁具体情况控制滴速(≤40滴/min),当宫缩间隔控制在2~3 min,且宫缩为40~60 s时停止滴注。研究组采用低位水囊引产法:产妇生产期间于晚间10点前沿宫颈管采用卵圆钳夹住水囊根部缓缓送入子宫腔,并注入150 mL无菌生理盐水。然后采用纱布包裹水囊导管,直至水囊自行脱落后取出,或于次日早晨8:00取出(置入时间间隔≤24 h)。最后静脉滴注缩宫素。当水囊放置后,护理人员需协助孕妇于室内适度活动,并鼓励起床,以促进宫颈扩张;定时对产妇脉搏、体温测量,观察其宫缩表现,期间重视有无出现阴道流血或异常发热等情况,另外水囊引产后需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当产妇出现异常寒战、发热等表现时,应及时将水囊取出,并根据产妇情况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建议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对存在阴道流血较多者、腹部张力高无法放松者、宫底表现上升趋势者等需考虑胎盘早剥的可能性,经诊断确诊后,应及时终止妊娠;若产妇出现破水表现,应及时取出水囊,期间可适量静滴缩宫素,促进胎儿及时娩出。对于引产成功者,应检查胎盘是否完整,胎膜有否缺损,若胎盘不完整则建议行常规刮宫术。若检查软产道有损伤建议立即行修补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引产至临产时间、引产至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评价2组产妇的引产效果:显效为缩宫素注射后24 h顺利分娩,或水囊置入后12 h产生规律性宫缩,取出水囊、注射缩宫素12 h后顺利分娩;有效为水囊置入后12 h,或注射缩宫素后12 h产生规律性宫缩,宫口出现扩张,直径>3 cm;无效为未顺利分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引产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引产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引产至临产时间、引产至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颈成熟度是决定引产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可有效降低子宫过度收缩、子宫血流量异常、不良妊娠结局等发生率。缩宫素又被称之为催产素,属人工合成药物,其中不含加压素,因此无升压作用,是临床常见用于引产、产前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全等药物。但近年来仍有报道指出,使用本药引产仍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如产后产妇易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甚至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2]。当大剂量使用时,可本有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血管,阻断胎盘的血流量,可使胎儿窒息而死或子宫破裂的风险,故要严格掌握用量和静脉滴注速。低位水囊引产法即将水囊置于产妇宫壁与胎膜间,以此增加宫内压与机械性刺激宫颈管,诱发与引起子宫收缩,同时利用水囊所形成的机械性扩张力增大宫颈口,从而达到缩短产程的目的[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引产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引产至临产时间、引产至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为减少或避免足月妊娠产妇行剖宫产,建议选择低位水囊引产法,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参考文献
[1]胡洁.用低位水囊引产法对足月妊娠的产妇进行引产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28):121-123.
[2]彭劭珺,杨敏,黄霁.低位小水囊同时点滴催产素在足月引产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3):57-60.
[3]吴惠平,田亦平,卞桂萍,等.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