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胎膜早破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   作者:屈勤芳
[导读]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胎膜早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屈勤芳
(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9)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胎膜早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于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胎膜早破患者50例,以抽签法形式,按照1:1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行人性化护理模式,记录2组EPDS分值、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分值、新生儿发育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EPDS(5.41±0.74)分、自我效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3月龄(83.64±4.18)、6月龄(93.60±5.22)、9月龄(96.13±3.57)、12月龄(98.30±5.27)高于对照组(76.82±3.50、80.75±10.31、84.63±9.70、87.16±9.12);研究组产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40.0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新生儿的健康生长以及临床安全性升高。
关键词:胎膜早破;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临床中及时控制预防胎膜早破,实施科学的护理模式十分关键。既往的临床护理干预对针对产妇的病情,而缺少对心理状态的影响,缺少延续性的护理干预,导致护理效果欠佳,因此文章纳入我院于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胎膜早破患者50例,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合理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纳入我院于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胎膜早破患者50例,通过抽签法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中,年龄区间23-34岁,年龄均值(26.41±2.84)岁,孕周在34-40周,孕周均值(37.80±2.68)周。对照组中,年龄区间22-32岁,年龄均值(26.38±2.85)岁,孕周在35-41周,孕周均值(37.82±2.65)周。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产后的10-15日左右予以家庭随访,填写探视卡,对产妇以及新生儿予以生理性评定。
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为:①建立人性化护理小组,选择一名护师担任组长,抽取2-3名助产士,进行护理培训功能指导。产妇在出院前需要建立个人档案。②人性化访视,针对胎膜早破的产妇,在出院后每周需要派遣一名主管护师以及助产士,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对目前产妇恢复情况进行掌握,同时指导产妇进行外阴清洁,营养指导以及母乳喂养等;对目前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发育状态,食奶情况以及大小便等问题进行了解,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正确抚育,每次15分钟,每30日随访1次,每次进行10分钟。③人性化家庭训练指导:产后30日内,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予以乳房,腹部,双下肢体按摩,进行肌肉拉伸以及产后运动操处理。对新生儿予以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指导,测定新生儿的喂养情况,体格发育情况,神经系统情况,精神运动发育情况和疾病情况,产妇要强化和新生儿之间的交流,根据新生儿不同时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采用抚摸新生儿的形式,进行试听指导,婴儿操。④持续指导产妇进行外阴清洁,饮食方面要多食用瓜果蔬菜,叮嘱产妇按时复查。
1.3 观察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1]、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GQOLI-74))分值[2]。
记录新生儿3月龄、6月龄、9月龄以及12月龄发育商。
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记录分析2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检验,两组EPDS分值、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以及发育商数值用(均数±标准差)处理,执行T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EPDS分值、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分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当产妇在即将生产前,胎膜存在破裂反应,临床将其称之为胎膜早破,是目前最为多见的一种分娩并发症。有相关数据说明,胎膜早破会导致产妇出现宫内感染,出血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特别对于孕周期较小的产妇来说,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将严重危害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相关数据证实,在妊娠22-30周左右的孕妇,其宫内时间越长,则新生儿存活率就越高[3]。
作为难产的一个主要信号,胎膜早破多是因生殖道感染,胎儿胎位变化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升产妇生活质量,新生儿生命安全[4]。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是将护理工作延伸到人性化模式中,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模式以及人性化干预结果,进一步延伸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对策调整,从而全面完善对患者的心理看护和生理干预。
综合以上结论证实,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胎膜早破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临床进一步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彩红.胎膜早破护理要点分析及对产妇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73.
[2] 周元元.胎膜早破护理中循征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161.
[3] 杨雪梅.未足月胎膜早破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8,29(6):642-646.
[4] 张莹莹,王才智.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影响[J].安徽医学,2016,37(5):550-5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