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愈发严重,逐步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矛盾激化的现状。如何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改善环境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大众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林果业是绿色经济的典型代表,如能促进林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便可有效达成上述的发展目标。在长期的发展中,林果业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不仅起到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环境问题。可见,促进林果业的发展,对于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改善环境问题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品种;多样化;林果业
纵观当前的林果业市场环境来看,林果业的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果品价格波动相对较大,部分地区甚至存在产品滞销的现象,这对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当果品价格持续降低时,会直接影响果农的积极性,致使林果品产量降低。此外,部分地区的气候虽然适宜林果产品的生产,但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等也会对林果品的产量及质量造成影响。除此之外,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文便对影响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做出阐述。
一、林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差
从我国目前的林果业发展情况来看,还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大部分地区的林果业均被作为辅助产业,仅有少部分地区将林果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这主要是由于该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配置方面。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的林果产业还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1]。目前,林果产品市场中的果产品类型较多,基本可以满足市场化的需求,但还有部分品种种植范围较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这无疑会影响林果业的扩大发展。部分情况下,林果产品的产量还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一些林果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内,也会由于政府方面的扶持力度较小而阻碍林果业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我国国内的林果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林果业的经济收益偏低
经济收益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旦经济收益难以提升,便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林果业发展的过程中,其经济收益并未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状态,而是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发生较大的波动,致使产业效益难以提升。总结前期林果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会对其经济收益构成影响。首先,部分产能较高,经济收益较好的品种并未实现大规模生产,导致其经济优势无法得到良好的发挥,也无法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参与生产的果农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难以大范围应用与推广,大部分区域的果农均采取传统的生产手段,以前期的生产经验为基础开展各项生产工作。而实际上,虽然传统的生产技术较为娴熟,但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对果品的质量和品质要求也有所提升,需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果品质量与品质;最后,受到各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的林果业发展存在地域性差异,部分自然环境较好,果品产量较高的区域,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果品难以及时输出,严重影响当地林果业的资金收益[2]。
(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
由于从事林果业生产的果农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于新技术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林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难以提升。尤其是当遇到自然灾害影响和病虫害影响时,很难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降低灾害影响,使得林果产品的产量难以保障,这无疑会影响林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上述问题的产生,也为产业投资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致使出现产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对林果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影响。
二、推动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林果产品生产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需要积极培养新品种,增强林果产品的市场价值,这便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才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产业发展中,人才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特别是对于林果业这种专业要求较高的产业来说,必须首先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才能构建更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林果业的生产提供人才支持。
(二)遵循因地制宜的生产原则
部分从事林果生产的人员,受到其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还采取传统的生产模式,未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条件选择适当的种植品种,导致林果产品的产量降低,这将对林果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建议相关的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与种植理念,在充分了解当地气候条件的基础上,科学选择种植品种,并且对种植方案进行有效设计,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地理优势,将因地制宜的原则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工作中。例如,在一些海拔较高的地区,阳光照射率相对较高,可以优先选择种植一些糖分高的果品,例如苹果和香蕉等。遵循因地制宜的生产原则,不仅能够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还有助于提升林果产业的经济效益,是推动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优化产业结构
在对我国当前的林果业种植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后可知,其正面临干果少的尴尬局面。然而果品市场中对干果的需求量却在逐步提升。因此,要想促进林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对当前的产业结构做出调整。首先,可从既有的林果种植区域入手,对其中部分老化的果树进行及时处理,并且开设新的种植区域用来培育新品种,增加干果的产出量;其次,需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现状,适当增加干果类的生产投入,在对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后,做出局部优化,科学制定产业结构优化方案,为后续的林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四)政府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助力林果业的发展,各地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林果业发展状况以及其实际需求对应的推出扶持政策,为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具体可从资金方面、技术方面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部分区域的林果业之所以不能得到扩大发展是由于其自身的资金实力较差,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导致其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此时,政府方面便可适当加大资金投入,为其提供更多的生产资金,使其将林果业逐步做大,为当地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林果业的生产技术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政府方面可以推出相关的鼓励政策,加大各大科研院校对林果生产技术的研究投入,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推出相适应的生产技术,增强林果产品的产出率,从而实现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因林果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会对其可持续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因此,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积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将因地制宜的生产理念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当地的地理优势与自然优势,实现对林果产品的科学生产。为了推动林果业的规模化生产,也要求各地政府能够加大资金与政策的扶持力度,为林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志斌.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10):69.
[2]王建强.聚焦高科技规模化示范性林果业开辟振兴伊犁州经济发展新路径[J].国际公关,2019(07):285-288.
[3]尉亚妮.山西省果业风险因素调查和可持续发展建议[J].中国果树,2019(04):110-113.
[4]于向军.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及果品质量安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