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课程体系”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以中山市东区竹苑小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马姝逊
[导读] 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不是单纯的课堂音乐教学,而是基于课程的学校音乐教育大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最有效的方式。
        【摘要】  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不是单纯的课堂音乐教学,而是基于课程的学校音乐教育大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最有效的方式。本文尝试以中山市东区竹苑小学的思考和初探为例,以大课程为抓手,梳理建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大课程体系的维度、路径、方法,让学生积累音乐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 
        2017年年初,《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的要求。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不是单纯的课堂音乐教学,而是基于课程的学校音乐教育大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最有效的方式。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包含了民族器乐、民间曲艺、民族歌曲、民族民间舞蹈四类。本文尝试以中山市东区竹苑小学的初探为例,以大课
程为抓手,梳理建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大课程体系的维度、路径、方法,让学生积累音乐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
        一、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有效途径
        学校音乐学科作为学生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落实者,以构建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传承项目,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受,从而让学生了解、喜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
        (一)“大课程体系”活动对象全员化。很多学校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象主要集中在各种会表演有特长的学生身上。而“大课程体系”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体验”为中心,通过充分规划和组织,以实现教师和学生通过活动积累体验经验,从而爱上优秀传统音乐为目的。
        (二)“大课程体系”活动内容个性化。在内容上,根据学校教师的特点,对“大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整体规划设计,规划三个音乐课程体系,分别是音乐教学课程、音乐社团课程和音乐活动课程,个性化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传承。
        (三)“大课程体系”活动反馈多样化。在活动反馈中,通过每个学期每个班级开展的竹乐悠悠小舞台表演、学校各班级的音乐欣赏课、全校的经典歌唱比赛、学校音乐活动设置问卷调查表等途径,了解学生对活动设置的喜欢程度和吸收情况,然后再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竹苑小学在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项目框架
        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阅读相关书籍、调查访问,拟定了竹苑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项目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音乐教学课程、音乐社团课程和音乐活动课程。
(一)音乐教学课程
        音乐教学课程是指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对所有学生开设的音乐教学课程。旨在传达关于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态度,使学生积累体验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经验,提高欣赏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审美,为学生喜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音乐教学课程包括如下三部分:
        1.中华优秀传统音乐通识课程《竹节音乐小讲坛》。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很多,想要全面学习很难,因此结合学校师资特点,选取部分内容做深入学习。旨在通过本课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内涵、分类、内容及文化背景。

具体开设的小讲坛有《民族舞蹈大揭秘》《丑小鸭梦游民乐会》《在传统节日里吟唱》。
        2.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欣赏课程《竹节音乐欣赏会》。新课标实施以来,对音乐“感受与欣赏”有了更高的要求,民乐欣赏是其中一个重要范畴。而由于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积累不丰富,对民乐的风格等较难理解,欣赏没有兴趣。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将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让音乐"看得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积累音乐审美经验。
        3.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技艺课程《竹节音乐小能手》。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如果没有技艺,也是只能停留在感受的初步阶段,不能深层次体验和传承。竹苑小学开展的优秀传统音乐技艺课程有《走进民族民间舞》《古筝入门》《在低吟中浅唱》,学生在课程中初步学会民乐所需的一些技巧技能和音乐形式,从而在家长的支持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一步自由选择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形式的魅力所在。
(二)音乐社团课程
        《意见》指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要丰富拓展校园社团文化。竹苑小学在音乐社团课程方面,开设了一系列的社团课程。分别有:竹苗《男子舞蹈团》、《女子中国舞团》《古筝团》等,旨在让更有对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形式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提高学习,让这种音乐形式更深地进入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影响他们,再通过他们精湛的音乐表演力去感染身边更多的人,扩大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影响力。
(三)音乐活动课程
        《意见》指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要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和社团中的所学所感有一个展示的平台,竹苑小学还规划设计了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课程,分别有:《竹乐悠悠音乐节》、《竹乐悠悠小舞台》《竹乐悠悠京味情》《竹乐悠悠交流梦》等,旨在让学生有交流展示的平台,同时扩大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影响力。
1.《竹乐悠悠音乐节》是竹苑小学的传统音乐节日。其中包括歌唱、舞蹈、器乐三个类别。在近几年中,学校的音乐节都是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为主题,以演唱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歌曲、表演民族民间舞蹈、演奏民族乐器乐曲为内容,分年级分类别进行为期一年的不间断的音乐节的展示活动,同学们通过观看不同民族的服饰、聆听不同民族的音乐、观看不同民族的舞蹈,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形式,是竹苑小学学子的一道优秀传统音乐体验大餐。
  2.《竹乐悠悠小舞台》是竹苑小学的品牌展示活动。竹苑小学小而精,小舞台是学校大堂书吧一个小小的尽头,学校把它装饰成小舞台,取名“竹乐悠悠小舞台”。每个学期,班级采取轮流承包的方式承包一周的小舞台演出,主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每到下午的放学时段,“竹乐悠悠小舞台”的前面总是坐满了看演出的家长、老师和同学,台上的同学尽情地唱着民歌、跳着民族舞、演奏着民乐器。
3.《竹乐悠悠戏曲情》是竹苑小学分年级开展的一个音乐品牌交流活动。通过邀请有代表的京剧戏曲表演嘉宾进校园,积极宣传推介戏曲,助推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传播。同学们通过聆听、模仿、交流,在心里种下了戏曲的种子。鼓励学生通过系列活动感知中国、中山的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增强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4.《竹乐悠悠交流梦》是竹苑小学的另一个音乐品牌交流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学校的男子舞蹈民族舞蹈团、学校的古筝团等竹小优秀社团,带着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形式进行对外交流表演,同时,在学校积极组织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让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音乐魅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的路上,竹苑小学以学生为本,从引起学生的音乐入手,以大课程为抓手,梳理建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音乐大课程体系,从音乐大课程体系中的维度、路径、方法进行了探索,让学生积累音乐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
【参考文献 】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成发展工程的意见》
2.《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