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策略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期   作者:符基卓
[导读] 滑坡是一种发生率特别高,十分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摘要:滑坡是一种发生率特别高,十分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它产生的原理是斜坡上的岩土层在重力的作用下,随着斜坡中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全部整体或者分散的顺着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这些岩土层的变化是由于外力因素和内力因素的共同影响所形成的。基于此,以下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滑坡;识别;防治策略
引言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滑坡地质灾害,使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因素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针对滑坡灾害进行勘查并提出防治方法,有利于我们预防更多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及人民群众的安全有着正向作用。
1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边坡的稳定性是指边坡岩、土体在一定坡高和坡角条件下的稳定程度。按照稳定程度,分为稳定边坡、不稳定边坡,以及极限平衡状态边坡,边坡到达一定的倾斜角度时,上面的岩、土体就会发生落滑,之后会造成塌方。当它的倾斜角度越大,给人们带来危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一些山体可以承受到比较高的倾斜角度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它自身的边坡的稳定性。当人工设计的边坡不合理不科学时。边坡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边坡受到自然的环境影响是时,它的内部结构就会面临破坏,从而发生滑坡的现象。在发生滑坡现象之后,会对周边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比如说会使得山下河道堵塞。所以我们就要在预防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对边坡的现场做好调查工作,勘测和分析现场实际情况,来进一步的展开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与此同时还可以及经过对现场的勘测情况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对现场做好防护工作。
2滑坡的识别依据
         2.1植被依据
         在斜坡的表面如果出现树木东倒西歪的现象,一般是因为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的晃动和滑动使得树干变形,其树木的主干朝向坡下的方向弯曲,而树木主干则保持垂直生长,则是斜坡在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通过植被观察斜坡滑动也是最真切的,主要反映在其树干的生长弯曲不规律。
         2.2根据对破碎带的观察
         周边岩块出现较多棱角状,岩体呈现较多陡立状态,部分层理分辨不清,岩石多为粉末状,破碎带主要成分包含角砾岩和断层泥。这些地质现象主要呈现群状的表现特征,一部分在地表,一部分隐藏在地下。滑坡泥石流是以灾害链的形式出现的。在天然状态下,岩土含水量较低,在饱水后力学的性质会发生弱化,导致坡体的滑坡可能性增加。
         2.3地层依据
         滑坡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原因而形成的灾害,因此在发生过滑坡的地段中,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其岩层和土层的类型等,都会与周围没有出现过滑动的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没有滑动的坡段,其岩层和土体结构在通常层序上都会表现出没有那么凌乱,结构上也是比较密集的,不像滑动过的坡段层序凌乱,而且结构上疏松。
3滑坡地质的主要形成原因
         3.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导致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来自地质条件、地貌条件两个方面,由于我国山区的特殊地质结构,通常会出现由上述两种因素引起的滑坡地质灾害。广义上分析,导致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是岩层类型。因为山区地势的特殊性,结构较松散的、抗风化性较弱的、抗剪力度较低的岩石在湍急的水流冲击下会产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易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除此以外,岩石结构的黏土部、松散覆盖层、板岩部以及地质附近水文条件也会影响滑坡灾害的发生。
         3.2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的原因就是采空区塌陷。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对地质开采的过程中没有对底下的情况做好实际的勘测所造成的。这种情况不管是露天开采的还是井下开采都会出现,它所呈现出来的灾害形势不同,露天的崩塌所表现的形式是边坡的滑落。而地下开采表现形式是塌陷。

所以井下的开采比露天开采的危险程度要更大一些。如果发生了塌陷,会给矿山带来巨大的经济威胁。
         3.3人为因素
         人类频繁的活动以及地壳的正常运动也是影响滑坡灾害发生的原因。人类频繁的活动使地质不堪重负,损坏后的地质难以自行恢复,最终导致滑坡灾害。人类频繁的活动大部分是违背了自然生态的规律,其中过度开发山体树木、乱砍滥伐使植被收到损坏,从而导致山体水土流失严重,土质蓄水能力减弱,直接破坏了地质环境现状。除此以外,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人们在已被破坏的山体附近进行开挖矿石、采石、取石等活动,间接为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隐患。
4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地质防治对策
         4.1地质灾害预测报告
         在井下进行施工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数据统计和资料分析,为下井工作做好勘测数据,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前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用一些技术来为地质做出一些报告,进一步巩固前期的工作,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开发隧道的过程中常用的预警系统有:红外探测法、超前水平钻孔,还有地质雷达法、直流电流法等等。在诸多的技术中,最为实用的就是在TSP法,它的预报距长、精确度也比较高,与此同时对隧道的作用也比较小。
         4.2加大防灾宣传
         做好滑坡地质治理工作的前提,是提供群众对防灾的重视性,而提高重视性最便捷的方法是加大防灾方面的宣传力度。切实地做到上述一点可以通过教育部门与宣传部门的帮忙,例如:教育部门可将防灾知识刻印入教材中,让学生在学校便熟悉防灾相关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在教学体系中可添加预防地质灾害的培训课程,最大宣传度地向学生宣传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宣传部门可在每年乡镇汛期来临之前,分发宣传资料与报纸,借助展报等媒介向周围群众宣传防灾知识。而对于地区较为偏远的乡村,相关的防灾知识了解不足,需要宣传部门在乡村的集镇及村里进行口头宣传。最后,对于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应建立自动检测雨量站,进一步确定雨量对土质的影响。
         4.3加强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防治工作
         滑坡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和水体资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水体的流动容易诱发产生滑坡问题。因此,在滑坡防治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如何有效地避免受水体因素的不利影响而引起的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一般来说,山体边坡的稳定性大小与内部水压力密切相关,为了有效地提高整个边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中应采取有效的水处理措施确保其安全,减少空气水压和水压大小,有效地防止岩土结构内不希望的冲刷或土质软化问题。另外,通过对水的有效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水体,对对面斜坡形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效地修复山体滑坡地表水和地下水。首先,要充分避免土佐土质结构周围的地表水直接渗入土佐区域内。渗入土沙内部直接影响地质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容易发生土沙不良位移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边界位置设置适当的泽西沟渠,完全切断和复盖周围的地表水。第二,对于滑坡的内部施工位置,应在斜坡的位置创建适当的流域结构,尽可能完全排除地表水,以免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
结束语
         滑坡地质灾害是慢慢形成的,而滑坡的受力情况是复杂且多变的。在工程地质的勘查中,需要对滑坡的形成和特征进行分析。滑坡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去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的发生。减少滑坡所带来的危害性和损失。结合地质灾害自然条件,从而采取有效的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有效提升防治滑坡灾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国强.研究地质工程勘查中滑坡的防治措施应用[J].门窗,2019(23):235+237.
[2]邓亮.对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的思考[J].有色金属设计,2019,46(03):76-78.
[3]杨国荣.试论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防治治理[J].世界有色金属,2019(12):194+196.
[4]段雅栩,叶飞,刘顺强.地质滑坡勘查及防护措施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0):277-278.
[5]李生乾.物探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23):256+258.
[6]陶泳昌,刘文开,周安乐.工程地质勘察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策略[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04):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