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学习风格分析与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吴如春
[导读] 本文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风格进行分析,并探讨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对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开展思路。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作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采用的方式,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是学生个体差异的体现。本文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风格进行分析,并探讨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对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开展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风格;教学策略
        近年来,尊重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改进的方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无法满足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有必须要对“学习风格”方面的理论进行研究,科学地判断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并以此来调整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与发展。
        一、初中生语文学习风格差异分析
        (一)学习材料上的差异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会运用到多种学习材料,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材料的喜好上也会不尽相同。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表演等,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则更喜欢将文章本身作为学习材料,从文字层面来分析课文中的知识点与思想内容等。
        (二)学习策略上的差异
        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往往习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事物作出判断,在学习与线索特征关系不强的知识内容时,表现会更好一些。而依存性较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较多地依赖外界的环境因素。例如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倾向于对文章中的语言、人物形象等进行研究,有的学生则习惯于搜索作者的人生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作品等[1]。
        (三)学习模式上的差异
        据相关研究表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适用于开放性更高的学习模式,教师、教材只需要给出概括性的学习框架,不需要通过细化的问题、任务或练习来进行引导,过于严谨的教学过程反而会影响其思维发展。而对于依存性较强的学生,教师则需要作出更加详细的讲解和指导,教学过程需要更为严密,才能使他们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如在课文阅读学习中,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教师可给出一些著名人物对文章的评价,让学生先自己进行感受与思考。对于依存性较强的学生,则需要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详细的解读,进而提炼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初中生语文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
        (一)正确看待不同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没有好和坏的分别,不同的学习风格具有各自的优点,也有不足之处。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别,并科学地判断学生的学习风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方式上的优势与缺点。教师尊重不同的学习风格,也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还要从因材施教的原则出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学习风格的教学情境或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风格上的优势,并在不足的方面做出弥补措施,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模式[2]。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提倡的教育原则,指的是教师要根据教育者的特点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同一班级当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都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取的都是班级授课制,在这样的课堂上想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是十分困难的。对此,学校可通过测试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大致了解与分类,比如可以按照独立性和依存性的原则来进行分班,然后在不同的班级当中实施对应的教学方案。
        (三)提升教学设计的全面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独立性的学生适用于问题导向、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文本细读与分析的方法更适用于依存性较强的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采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社戏》的时候,教师可先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看戏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怎样解决的?戏本身并不好看,但作者为什么要说“好戏”呢?”让学生通过自己默读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对文章形成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接着,再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品味其中的语句,如“大家跳下船”一句中,用的是“跳”而不是“走”,表现了孩子们高兴和急切的心情,“双喜拔前篙”用的是“拔”而不是“拿”,是因为篙插在水底的泥中,所以需要用“拔”等,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来深入把握其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实施对应的教学策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过程的全面性,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玉莲.关注感知学习风格  缩小成绩性别差异——基于初中语文生情研究[J].名师在线,2018(20):30-31.
        [2]崔峰. 初中生语文学习风格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